Tuesday, March 1, 2022

我读《奥秘科学大纲》(二)

  阅读《奥秘科学大纲》,我首先从四篇序言着手,以了解史泰纳对编写这本书的一些说明,和他对读者如何阅读的一些建议。虽然本书序言是以从新至旧的顺序发表,我是顺着时间顺序阅读序言的,先从1909年初版序读起,接着读第四版、第十五版序言,最后是第二十版序言,以此时序去了解史泰纳编写与修订本书的脉络。每篇序言,我都会列出该篇序言的条目编号,针对条目做相关的笔记。今后的阅读笔记,我将会延续采取这种表达方式。


一、1909年初版序言

  • 第1条:

    史泰纳预见本书的出版,会招来当时科学主义者的批评,他们会认为书中所述,根本不符合科学研究的成果,因此惊讶于作者对于最基本的科学概念完全无知,甚至是看了几页后就把书丢到一旁,评之为荒谬的思想、奇怪的偏见。

    对于这些批评,史泰纳是有能力进入这些批评者的心魂,理解他们的思考模式,知道他们如此判断的理由的。因此他自我要求,不会在书中纳入只与个人相关及主观的内容,而是必须包含任何人都可以理解的客观内容。

    史泰纳进一步说明,他若要写下任何关于灵性科学领域的主张,就要先充分了解当代科学在相关事物的知识,也就是说灵性科学必须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才能于科学现象背后探讨灵性世界。

  • 第2条:

    史泰纳转向哲学家的批评,他们会认为作者对当时的认识论一无所知,完全没听闻康德这号人物的存在,对他作品的评价是:缺乏批判性、天真而且不专业!

    史泰纳的回应是,他从16岁就开始研读康德,并且知道自己所做的,已经超越康德认为知识可能的极限,这显示了史泰纳深厚的哲学素养。

  • 第3条:

    另外一些人,可能会批评本书和史泰纳之前所写的几本书,似乎自相矛盾。他们未能明白到,史泰纳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各种思潮已经是能够兼容并收了。如果读者能以正确的方式努力去读,就会理解本书与之前的作品毫无矛盾。

  • 第4~5条:

    还会有些人认为本书中的描述,是出于疯狂的想象。史泰纳的回应是,读者必须以极高的理性思考程度来检验本书的内容,这又回到客观理性的心态了。

  • 第6条:

    这一条是史泰纳对认同者说话,指出本书最精要的内容在第一章“奥秘科学的性质”当中。但更重要的是,他提醒读者不要盲目接受在书中所展现的任何内容,必须运用无偏见的理性及健全的真理感这些天赋礼物,以自己心魂的洞见及生命经历去检验,并只接受在逻辑上合理的内容,这样才能在灵性领域中区分真理与迷信。

  • 第7条:

    最后史泰纳说,他在本书中守住一条界限,就是只谈适合在当代被传达的超感官内容。


二、1913年第4版序言

  • 第1~3条:

    史泰纳再次重申,当时代的大部分人会认为,灵性世界的内容,永远不能被人类的知识所掌握,人类的认知界限,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史泰纳提出两件事作为回应:

    1、关于生命目标及意义的最重要问题,是必须接触超感官世界才能得到解答的。

    2、我们可以采取认真严谨的态度,进行精确严密的思考来获得解答。

  • 第4~9条:

    史泰纳企图以类比的方法带来理解,借用感官现象来比喻超感官认知,然后使用精确思考进行灵性活动。这种灵性活动在书中被描述为冥想、专注或默观,是一种纯然内在的心魂作用,它能增强感知能力,让自己从身体器官的限制中解放出来。生命的意义,是需要确实进入超感官研究的成果中,才能得到解答。

  • 第10条:

    史泰纳为了准备新版,重写了整本书,为了使它更完整及清晰,他在许多重要的地方进一步阐释,还有在许多段落用更顺畅的方式去表达超感官研究的成果。

  • 第11条:

    史泰纳企图清楚地描述,内在心魂如何从感官所及世界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并将自身转化为能够去体验超感官世界。接着,他试图把心魂的独特性及个人特质从心魂自身中除去,让任何人都能以正确的方式,从主观经验开始去发展相似的内在体验,这样的客观经验才有其普遍有效性。

  • 第12条:

    史泰纳希望能带领读者,针对当时的演化阶段而言,找到适合当前心魂的方式去看穿灵性世界。

  • 第13条:

    有些人会指出,本书用以展示世界观的辞汇,用法荒谬不实,借此打击史泰纳的信用。他们轻视独立追求真理的努力,以至于无法看到这些努力真正的价值。


三、1920年第7~15版序言

  • 第1条:

    史泰纳说明,他几乎把整个第一章“奥秘科学的性质”完全重写,以减少先前版本所导致的误解。史泰纳如此重视第一章的内容,再一次显示这一章的重要性。


四、1925年第16~20版序言

  • 第1~4条:

    史泰纳原本计划把本书内容纳入《神智学》最后一章,但当时由于内容不够成熟而作罢,最终以自己成长的步伐完成本书。史泰纳的态度是,本书的内容,必须以比自然科学更精巧的思考方式来呈现何谓灵性。

  • 第5~7条:

    史泰纳表示,一般日常意识状态的思考只适合表达感官的感知,而灵性感知的内容只能通过图像传达(观像)。这些图像灵感可以诉说,也可以是由灵性存有者直觉地感知而产生。灵性世界,必须通过图像灵感,转化为思考形式,才能流入我们的思考当中。

  • 第8~12条:

    史泰纳解释,不正确的自然观,会造成我们陷入知识极限,这知识极限会妨碍我们的灵性认知。灵性感知的一切,必须通过细微的心魂体验,不是自我暗示,而是真切体验。

  • 第13~14条:

    史泰纳说明,理解灵性世界,是像科学一般的思考过程。展现灵性感知的人,必须能将之化为思考形式,而又不失其图像特质。

  • 第15条:

    史泰纳写此书时设立了两个必要条件:

    1、将灵视所见的内容,化为适当的思想形式。

    2、让这思想可以被任何没有自我设限,又愿意思考的人所理解。

  • 第16~18条:

    史泰纳再次提到出版本书的风险,当时那些专业的科学家,是无法拥有必要的公正性的,他们肯定会对书中的灵性内容做出错误的批判。但史泰纳确信,就算在人类意识最远离灵性世界的时代,人类仍然会有热烈渴望与灵性世界沟通的内心追求和意识的。就连毫无灵质生活的人们,在遇到生命的困难时,他们也会渴望来自灵性世界的回应。

  • 第19条:

    正是《神智学》和《奥秘科学大纲》这类灵性书籍的出版和被广泛地阅读,印证了人类对灵性世界的渴望,也揭示了出版灵性书籍的意义。

  • 第20条:

    史泰纳提醒读者,发挥良好的思考能力,才能接触灵性内容。仅仅阅读灵性书籍,就已经是开始了灵性的修炼。在阅读时以平静而集中的方式运用思考,就能增加心魂和灵性的力量,让我们接近灵性世界。

  • 第21~22条:

    史泰纳提到,本书的书名会立刻引起误解。大家会无知地认为,要成为“科学”,就不可能是“奥秘”的。史泰纳接着带出了“奥秘科学”的意思,它是指当一个人的心魂,由外在自然世界转向内在灵性状态时,才会“奥秘”地发生的科学,这和“自然科学”是相反的。

  • 第23~24条:

    有些人误以为史泰纳的灵性感知,只是将源自于远古时期关于灵性世界的概念老调重弹,而并非是出于自身的感知,这是肤浅的误解。

  • 第25~29条:

    史泰纳宣称,他对灵性事物的知识,完全是出于本身的感知,是他严格地测试,以确保感知的每一个步骤,都在完全及审慎的意识下进行。在健全的内在体验中,得到以图像形式重制而成的客观灵性内容,从一个客观的图像,进展到另一个图像,构成一个无以名之的实相,之后才引用一些辞汇来描述和表达这实相。

    史泰纳会去读关于灵性事物的既有文献,以寻找辞汇来表达这些无以名之的实相。而且,他是自由地去使用所找到的辞汇,以致于其用法很少与原来文献中的用法一致。

  • 第30~31条:

    史泰纳提到,人们将注意力放在表述的方式,而没有进入内容,这是很肤浅的思想。

  • 第32~33条:

    史泰纳明确地指出,本书包括了整个人智学的大纲。书中所表现的观像,首次以完整的图像出现在他的心魂当中。虽然他仍然在持续地发展自己感知人类、人类历史发展及宇宙的能力,但本书初版中所提供的大纲,至今仍然无可动摇。

    由此可知,史泰纳的灵性感知,在本书中已经是确立无疑了。这本书称之为灵性科学、人智学的集大成之作,是当之无愧的。


五、序言总结

  读完这四篇序言,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要点:

  • 史泰纳花了不少文字,指出当时科学主义至上的氛围,许多人都认定人类的认知界限,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一切关于灵性世界的论述,都是出于幻想,没有科学根据的。

  • 但史泰纳偏偏却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把科学精神所崇尚的客观理性、精确严密的思考方式,应用在灵性感知上,跨越了摆在科学与灵性之间的鸿沟,冲破了认知界限,直达灵性世界,并创建了一门引领时代的灵性科学。

  • 史泰纳非常重视本书的第一章,在两篇序言中分别提到,“奥秘科学的性质”这一章是最精要的内容,他花精力重写及改善其内容,相信我们可以把它当成灵性科学奠基之一章。

  • 史泰纳的灵性感知,是通过心魂的细微体验,以图像形式展现,再转化为思考形式,借此理解与传达灵性世界的内容。

  • 史泰纳坚信,生命的目标与意义,就在灵性世界中。我们应当努力学习灵性科学、人智学,以追求灵性主体的成长与自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