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15, 2025

我读《奥秘科学大纲》(四)——人类的组成性质

第二章、人类的组成性质

  • 第1~4条:

    人类组成的所有部分当中,只有被称为“物质身”的部分可以被感官及感官智性所触及;然而,人类组成的奥秘,需要通过超感官观察人类的方式才能认知到。就连物质身的奥秘,也要透过超感官观察转向死亡现象及其与矿物界的关联来解释。

    在现象界,物质身与矿物界具有相同的性质,那就是人在死亡后剩下尸体,物质身就会开始分解,这与矿物界的运作具有相同的成分与力量。

    相对而言,人在活着的期间,有一些隐藏部分与物质身当中的矿物性分解力对抗作战;这个战争在人死亡后停止,矿物性分解力就在尸体上显现出来了。

    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人活着时维持这个战争呢?这只能通过超感官观察才能理解,这些理解是走向超感官认知正确道路的第一步。

  • 第5条:

    虽然与物质身分解力作战的隐秘事物本身只能通过超感官视觉才能观察到,但它的影响也能在现象界的感官观察中得到清晰的理解。

    超感官认知看到人类组成的第二个独立部分,是被称为“以太身”或“生命身”的部分,是它在对抗着物质身的矿物性分解力。

  • 第6~7条:

    当代主流物质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类身体只是各种物质成分及力量的组合,但这观点在科学历史上一直在反反复复地变动。

    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家意识到在生物当中有些与无生命的矿物不同的地方,称之为“生命力”;然后,“生命力”的概念被科学移除掉;接着,又有一些科学家提出反思,类似“生命力”的假设又被允许存在。

    其实,超感官知识与物质主义是相伴共生的。自然科学赋予人类精确的感官观察能力,同时也把超感官能力逼退。到了这个时代,必须重新培养超感官能力,才能让隐秘实相在光中展现自己。

  • 第8~9条:

    以太身是物质身的建筑师,所有物质器官都是依靠以太身的流动和运作来维持其形式及结构。物质器官相对来说是各自独立的部分,以太器官则是相互交织、穿透流动成为整体。

    人类与矿物共同之处在于拥有物质身,与植物共同之处在于拥有以太身。

  • 第10条:

    通过超感官观察死的现象认知到以太身的存在,接下来要通过睡的现象认知下一个人类组成部分。

    人类所有创造性活动全都是基于清醒意识状态下的行动,但需要重复地进入睡眠状态取得新力量才不至于筋疲力尽。

    当人睡眠时,行为与思考、痛苦与快乐都从有意识的生命中消失;之后当人清醒时,同一个意识又再度浮现。能从无意识当中一次又一次清醒过来,有赖于人类组成的第三个成员,可以称之为星芒身。

    睡眠时,星芒身会与以太身分开,星芒身的影响消失了,只剩下以太身在物质身当中维持着植物性的生命状态。

    人类与矿物共通之处在于拥有物质身,与植物共通之处在于拥有以太身,与动物共通之处在于拥有星芒身。

    植物是持续处于睡眠状态中,某些植物的叶子在遇到外部刺激时会卷曲起来,这只是叶子对外在刺激的自然反应,并不是植物清醒意识的动作。

  • 第11条:

    动物会经常经验到外在世界的影响,但人类除了身体内部或外资刺激之外,会自己去产生愿望与欲求,这些都来自于特别的源头,那就是人类组成的第四个部分,可以称之为“吾”。

    如果只留下星芒身,快乐与痛苦、饥饿与渴的感觉,只是在它当下发生。然而,“吾”能意识到在不断变动的内在经验当中有某些恒久不变的,这时“吾的感觉”就开始显现了。不是只有当下的饥饿感觉驱使他觅食,同时还有过去的快乐感觉也提供他觅食的动力。

    死亡之于物质身,就如睡眠之于以太身,以及遗忘之于星芒身;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生命之于以太身,就如意识之于星芒身,以及记忆之于“吾”。

  • 第12~13条:

    人很容易误解动物具有记忆。当一只狗在长时间没见到主人后,仍然能够认出主人,人很自然地就会认为狗具有记忆。但其实不然,是狗感觉到主人的某种本质属性的吸引力,造成主人出现时狗会觉得快乐,当主人离开又出现时,又更新了这个快乐。

    然而,记忆并不是只能感受到当下的经验,而是能保持过去的感受。通过无偏见且训练过的观察,人能够确实地观察动物一连串的行动,注意到动物行为与人类行为的不同,就会承认动物行为当中缺乏记忆。

    超感官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当人使用充满思想活动的感官也可以认出它在感官世界的影响。一个人要能判断自己具有记忆,仍然要经由观察外在世界的生命脉络。当代心理学受制于本身完全未经训练的思考与不精确的概念,基于错误的观察而产生许多误解。

  • 第14~15条:

    对于星芒身,睡眠使白天的挂虑与担忧消失,将耗尽的生命力重新振作起来;而对于吾,遗忘将不愉快的生命经验覆盖掉,才能得到接收新经验的力量。

    记忆以不同的阶段和程度出现,最简单的形式,是人感知到客体时形成心智图像,而在他转身看不见客体时,仍然可以在心中回忆起客体的心智图像。星芒身使人对外在事物形成的印象有意识,但这个意识只能存在于吾完全吸收它的内容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之前。

    外在事物的相关知识是伴随着星芒身浮现,但要持续这知识则必须要有心魂的作用,星芒身和持续知识的心魂是非常紧密连结的,前者可称为心魂身,后者可称为感觉心。

  • 第16~17条:

    人在吸收外在客体知识之后,吾在更高层次对客体知识下工夫,这部分心魂可称为理知心。

    心魂不只是由感觉心与理知心组成,还有第三个成员可称为意识心。前两者让人接收到外在事物的印象及记忆,而后者则让人感知到自己内在的存在及本质。

    人类的最深内在本质(吾),具有与上帝相同本质的神圣性,这并不是主张吾就是上帝,而是吾的内在神圣性是来自于上帝。

    从奥秘科学的观点来看,心魂由三个部分组成:感觉心、理知心、意识心;身体由三个部分组成:物质身、以太身、星芒身。

  • 第18~20条:

    爱德华•冯•哈特曼说:“自我意识比吾这个词汇更加古老,吾只是一个代称而已,并不能提供任何自我意识的概念,而是从自我意识的概念中得到了完整的内容。”

    但史泰纳认为,一件事物的本质并不是取决于指称它的词汇如何演变,真正重要的是,存在于自我意识当中的吾的本质,是比吾这个词汇更加古老。

    “吾”的真实本质最初在意识心当中揭露自己,因为感觉心与理知心失之于外物,而意识心能守住自己。感觉心通过感官感知到外在事物,理知心从外物形成的心智图像下工夫,而意识心则从自身内在深处的本质存在察觉到“吾”的存在。

    吾在意识心当中显现的力量与上帝在其他世界展现的力量是相同的,而在身体(物质身、以太身、星芒身)及另外两个心魂部分(感觉心、理知心)这个力量是间接显示其不同程度的影响;最低层由物质身展现,然后一步一步提升到理知心的程度;每向上提升一步,就揭开一层掩盖奥秘的帷幕,一直提升到意识心程度,心魂最深处的隐秘要素就显露出来了。通过掌握人内在神圣性,我们才能发现上帝在其他地方显现的神圣性。

  • 第21~22条:

    灵性以这种方式渗透到意识心当中,将感知吾的内在活动转向外在世界,发展自己在身体与心魂层次之上添加了灵性层次。

    这条路从吾对心魂下工夫开始,逐步征服心魂较低层的欲望与感受,转向较高尚与灵性化的层次,吾就成为心魂生命的主人。

    基本上,整个人类的文化活动及灵性努力,都是要使吾成为整个心魂的主宰,所有活在当代的人类都涉入到这个工作。

    人类不只是经由吾下工夫成为整个心魂的主宰,吾这样的工作延申到完全掌握星芒身,这个完全被吾征服与转化的星芒身,可称为灵自我。

  • 第23条:

    吾征服了星芒身之后,也会进一步努力征服以太身,只是对以太身下工夫需要更强烈及严格的锻炼,因为对吾来说,以太身是隐藏在两重帷幕之后,比星芒身多了一层帷幕掩盖。

    让我们通过人类生命会发生的改变来区分吾对星芒身与以太身下工夫的不同之处:

    1. 吾对心魂下工夫时改变了人的热情与欲望、快乐与痛苦等感觉,因为星芒身是这些感觉的载体,因此吾改变了星芒身;
    2. 有些思想家否认人有改变基本个性的可能性,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这是基于不完整的观察;其实通过足够仔细的观察,就会发现人的性格与气质会受到吾的影响而改变,即使相对来说这样的改变是缓慢的。改变个人性格与气质的力量,是属于以太身的隐秘领域,因此吾改变了以太身。

    导致星芒身转化的较小的生命驱动力,来自于人的学习、反省、情感的升华等等;而能够改变以太身的驱动力,则是宗教信仰与艺术熏陶。

    宗教情怀在思考、情感、意志当中留下了一致的铭印,发出普遍一致的光照亮整个心魂生命,让人发现了某些恒久不变的,可以让今日及明日的心魂经验都归结到相同的基本情怀,如此不断重复穿透影响整个心魂生命,这个影响力量随着时间越来越强,会强大到足以影响以太身。

    艺术作品则通过外在形式、颜色及调性,使人的思考与情感都穿透进入其背后的灵性,吾就能接受到这种驱动力而将其作用延申到以太身,这就是艺术对人类的发展及演化有着巨大的重要性。

    吾逐渐发展到影响以太身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类灵性的第二部分,可称为生命灵。

  • 第24~25条:

    人类理智的发展、升华的情感及展现高尚的意志,都是衡量星芒身转化为灵自我的方法;同时宗教及艺术经验,在以太身留下铭记使之转化为生命灵。

    吾的活动并不局限于影响星芒身和以太身,也会延申到对物质身下工夫,这工夫不只是纯物质性的外显部分,其背后还有不可见的灵性力量部分。

    这个吾对于物质身的作用,是人类灵性的第三部分,可称为灵性人。

    物质身对灵性活动而言隔着三层帷幕,人类最高层次的内修,需要结合吾及隐藏在物质身中的灵性。

  • 第26条:

    奥秘科学展示了人类的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

    1. 身体部分:物质身、以太身、星芒身;
    2. 心魂部分:感觉心、理知心、意识心;(吾的光芒在心魂之中照亮)
    3. 灵性部分:灵自我、生命灵、灵性人。

    其中,感觉心和星芒身非常紧密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可视为一个成员星芒身;因为灵性会在意识心当中闪耀,照亮人类组成的其他部分,因此意识心和灵自我也形成一个整体,可视为一个成员灵自我;而理知心具有吾的特质,只是还没有意识到其灵性本质而已,因此可简称为吾。

    如此,人类组成也可以视为以下七个部分:

    1. 物质身
    2. 以太身
    3. 星芒身
    4. 灵自我
    5. 生命灵
    6. 灵性人
  • 第27条:

    有些物质主义者会觉得用七这个数字去划分人类的组成部分,其中具有某种“朦胧的魔力”及迷信的特质,但如果依循前面的解释而不加入“魔力”元素,其实会发现这一点完全不神秘。谈论人有七个组成部分,正如谈论光有七种颜色、音有七个音阶一样,是完全没有任何迷信的成分的。

    其实说光有七种颜色也不正确,因为在“红色”与“紫色”的光谱之外,还有眼睛不可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颜色”。即使把这个也考量进去,这样的类比依然适当,因为在人类的组成部分当中,也仍然有超越物质身到灵性人以外的部分,只是这些延申部分即使以超感官观察也不可见罢了。

    超感官观察运用自然科学概念,事实上并没有与真正的自然科学观察方法起冲突的。


第二章总结

  这一章的标题,是人类的组成性质,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要点:

  • 人类的组成性质可以有多种不同划分的方式,首先可以划分为四元组成结构:
    1. 物质身:矿物性本质,具有分解力、无意识
    2. 以太身:植物性本质,具有生命力、睡眠意识
    3. 星芒身:动物性本质,具有感受力、清醒意识、遗忘属性
    4. 吾:人性本质,自行产生愿望与欲求,具有自我意识、记忆属性
  • 将吾进一步划分,可以得到人类的九元组成结构:
    1. 物质身:物质性的感官组成结构
    2. 以太身:也可称为生命身,物质身的建筑师,将各自独立的物质器官相互交织、穿透流动而成为整体
    3. 星芒身:也可称为心魂身,对外在客体形成印象
    4. 感觉心:与星芒身紧密连结,持续保存着星芒身接收到的外在客体知识
    5. 理知心:在更高层次对感觉心吸收到的外在客体物知识下工夫
    6. 意识心:感知到人的内在存在及本质
    7. 灵自我:逐步征服心魂较低层的欲望与感受,转向较高尚与灵性化的层次,通过发展理智、升华情感、高尚意志的方法,进一步延申到掌握并转化星辰身
    8. 生命灵:通过宗教信仰与艺术熏陶的驱动力,进一步征服并转化以太身
    9. 灵性人:进一步延申至对物质身的征服与转化
  • 将九元组成结构中紧密结合的星芒身与感觉心合一,以及意识心与灵自我合一,并简称理知心为吾,可以简化人类的组成而得到七元组成结构:
    1. 物质身
    2. 以太身
    3. 星芒身
    4. 灵自我
    5. 生命灵
    6. 灵性人

Friday, June 6, 2025

我读《奥秘科学大纲》(三)——奥秘科学的性质

  上一篇《奥秘科学大纲》的阅读笔记写于2022年3月(参阅博文《我读《奥秘科学大纲》(二)》),迄今已经三年多了。

  写完该篇博文之后,我的人智学相关阅读转去《日常生活里的人智学》与《运命》两本书,并基于《运命》为自己进行了个人生命史的回顾和探讨。(参阅系列博文《我读《日常生活里的人智学》》、《我读《运命》》、《个人生命史》)

  在回顾个人生命史期间,我在2023年2月重返职场,在 Providend 以每周三天的部分时间方式,工作了21个月。(参阅博文《重返职场》、《暂离职场》)

  接着,我在2024年9月29日,参加了《自由的哲学》全球共学计划,直到2025年4月13日进行最后一场全球共学会议,完成了这个共学计划的学习。(参阅系列博文《《自由的哲学》共学笔记》)

  在这段共学期间,我参加了一些伙伴们发起的晨读会,每天早晨一起共读《自由的哲学》。全球共学结束后,我们这班伙伴们意犹未尽,发起意愿继续晨读会,一致决定共读《奥秘科学纲要》(即《奥秘科学大纲》三元版),并且参考了《自由的哲学》共学模式,大家一起制作了读书卡片。(参阅博文《后灵性开展阶段的个人生命史(一) 》)

  因此机缘,我回到了本博文系列,继续撰写《奥秘科学大纲》的阅读笔记。


第一章、奥秘科学的性质

  • 第1条:

    “奥秘科学”这个词汇很容易引起人们两个极端之间的反应:一个极端是站在科学真知的立场上,轻视奥秘科学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因此判定它是空想、幻梦、迷信;另一个极端是出自于强烈的好奇心,被奥秘科学中那些无法完全理解的玄妙知识所吸引。

    后者其实并不想把这些玄妙知识搞清楚,他们只是想满足心魂最深层的渴望。这里好奇者存在着一个矛盾,有关知识的最深渴望,他们一方面放弃所有“已知”清楚的知识,另一方面却珍爱那些以自然研究方式“不可知”的东西。

  • 第2条:

    有些人认为“科学”只限于研究感官及受限于感官的智性所揭露的内容,因此“奥秘科学”并不构成一门科学。然而,本质上科学是依赖于进行研究时的心魂活动及态度而定的,无关乎研究的客体是否感官感知到的。

    其实,奥秘科学是以自然科学运用于感官客体的研究方法与思考方式去研究超感官事物的,这种在自然世界中的心魂活动是一种自我教育,并且把这种心魂能力运用于超感官领域中。

    由于奥秘科学保存了自然科学方法的精神态度,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核心,因此奥秘科学是可以称得上科学的。

  • 第3~5条:

    人类心魂在自然活动中体验自己的意识生命及存在,在体验中得到自我发展。奥秘科学家更能理解,自然科学的真正价值,是在于其思考方法的严谨精确性,这股心魂的内在力量可以运用于其他领域。

    在观察研究自然时,心魂在更大程度上被观察客体所引导着;在观察研究超感官世界时,心魂缺少客体引导而只能出于纯粹内在脉动,它会需要更大的内在力量才能坚持住严谨精确的科学思考方法。

    因此,奥秘科学的阐述者,只需要简单清楚地去陈述他自认为正确的内容,这包括展示他所呈现的内容与其他知识及生命领域的成就之间的关系,展示可能存在的反对意见,以及给出一些外在感官的生命实相来证实他的观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要通过清晰的内容而不是雄辩的方式去说服他人。

  • 第6条:

    心魂在研习自然知识中发展能力,然后在心魂的演化过程中将会接触超感官事物。

    在自然科学中,心魂退居于感官领域之后;然而在灵性科学中,心魂处于最前位;灵性科学的事实必须经由人类心魂的活动才能为人类所感知。

    灵性科学的表达是完全基于所发现的事实,不参杂任何个人喜恶,并且完全符合自然科学的精神态度。在灵性科学中,证明是已经存在于追寻真相的心魂活动中。

  • 第7~8条:

    奥秘科学有两个植根于人类心魂深处的想法:

    1. 在可见世界背后,有一个隐秘世界;
    2. 人类能发展内在潜能进入这个隐秘世界。

  • 第9~13条:

    对这两个想法,人们有四种反对声音:

    1. 不存在隐秘世界,感官体验及物质科学将给出所有答案;
    2. 不排除隐秘世界的存在,但人类认知能力无法进入那个世界;
    3. 对隐秘世界的宗教生活,只能满足于“信仰”而非“认知”,想把认知带入那个世界的人是傲慢的;
    4. 超感官领域只有个人化的意见,没有普遍的确定性。

  • 第14~17条:

    对这四种反对声音,史泰纳做出了相对应的反驳:

    1. 感官世界的谜团已经指向一个隐秘世界,奥秘科学只是无偏见地提出问题去探寻隐秘世界,这是人类心魂的正当展现;
    2. 感官感知方式的确无法进入隐秘世界,但人类可以发展出另一种进入超感官世界的认知方式,无偏见的思想应该坚持只对自己知道的东西发表意见,而不去论断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3. 奥秘科学的观点认为人是有可能进入隐秘世界的,不善用这种认知能力的人才可说是傲慢的;
    4. 只要每个人努力走得足够深远,对隐秘世界的洞见将会是一致、共通的。

  • 第18条:

    如果一个人能够接受外显世界背后有一个隐秘世界,又意识到人能够发展认知能力让隐秘世界显现出来,这样的心魂经验就会引领人朝向奥秘科学。

    当一个人被迫否认超感官世界的存在,代表一个人生命的衰弱,甚至是心魂的死亡,将他导向绝望。这些死亡与绝望会在心魂层次去对抗奥秘科学的努力,当这内在心魂力量减弱时,人必须从外部得到生命力量,然后他去感知从感官来的客体及事件,用理智去分析它们,它们使人喜悦和痛苦,促使让人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种方式或许能持续一段时间,但假以时日由于心魂力量的衰减,将会使人筋疲力尽。能使人免于这种耗尽的,是潜伏于事物深处的隐秘要素。如果这种在人深处提升出来的生命活力也渐渐消失的话,那么从外部得到的生命力量也无法对生命提供助益了。

  • 第19~21条:

    奥秘科学的精确观察,可以确定一个人的福祉或不幸与整个世界的福祉与不幸紧密结合在一起。

    人类可以欺骗自己说没有隐秘世界,但这种欺骗只停留于表面意识,而非深层意识,人的情感及欲望就不会被骗。认知到那个隐秘世界,能帮助人超越没有期待、不确定和绝望。

    灵性科学知识能带给生命的美丽果实,不只是满足求知欲,更重要的是能带给生命以力量和坚定。

  • 第22~23条:

    一些人认为对现实世界感到厌恶而去寻求隐秘世界的援助是一种软弱,因为隐秘世界只不过是人们古怪的幻想。这种想法确实是基于健全的判断力,但这只能达到一半的真实而非完整的真实,只停留于事物表面而非深入其中。

    对无偏见的人来说,奥秘科学的价值在于,以正确方式进入会增加生命活力及力量。真心追求奥秘科学不会使人们变得不切实际或避世,反而是会从本身心魂及灵性深处的生命源头不断得到力量。

  • 第24条:

    奥秘科学描述一些心魂体验,引导人朝向超感官世界的内容,但仍需要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在直接经验到这些内容之前,必须先吸收大量由别人传述的超感官经验。

    对于心魂来说,这些超感官知识是活的内容,沉浸其中将点燃心魂的冲动,使他朝向相对应的超感官实相。一个人以正确方式读取超感官实相,将自己沉浸于灵性存有之流,吸收灵性研究结果,走上朝向灵性结果的内在道路。

    任何人想单靠“修炼”就进入超感官世界,而没有将心魂转向去注意超感官世界的某些必要事实,这个世界将会保持模糊和令人疑惑的混沌;一开始一个人天真地学习特定必要的资讯做为进入超感官世界的方法,之后他必须放下无怀疑的天真,完全有意识地去体验自己得到的资讯。

    一个人必须先排除暗示的力量,心魂活动才能得到超感官知识,这些知识只能经由警醒健全的判断之后,才能如实地传递给另一个人。

    经由研读本书第一部分,一个人会开始参与分享超感官世界的知识,接着经由实际练习第二部分的心魂锻炼,他将会独立地得到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

  • 第25条:

    超感官知识的研究工具,是人本身;人类“天生自然”未经训练开发的能力及力量,必须经过转化成为更高的能力及力量,才能把自己准备好成为超感官研究的工具。


第一章总结

  这一章的标题,是奥秘科学的性质,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要点:

  • 人们对奥秘科学有两个极端之间的误解:轻视奥秘科学是空想、幻梦、迷信,称不上科学;基于强烈好奇心,盲目接受奥秘科学的玄妙知识。
  • 奥秘科学有两个植根于人类心魂深处的想法:在可见世界背后有一个隐秘世界;人类能发展心魂能力进入隐秘世界。
  • 秉持着自然科学的精神态度和严谨精确的思考方法,人类通过训练开发将心魂转化成具备更高的能力及力量,做好进入超感官世界的准备,独立地得到超感官实相。

Sunday, May 11, 2025

母亲节

  今天2025年5月11日,是妈妈离世两个月正,恰巧碰上了母亲节,是我第一个妈妈不在身边的母亲节。

  往年母亲节,我家四口和父母及妹妹七人,总是会聚餐庆祝节日,开始时是出外用餐,后来妈妈行动不方便,我们便点外卖来到父母家聚会。

  一家人聚在一起,妈妈总是笑容可掬,尤其疼爱两个孙子。我的小儿子靖恒,近几年来他出国旅行,回国时会带一些纪念品给公公嫲嫲。妈妈总是在聚会时,拿出其中一把折扇,很开心地称赞靖恒很乖,懂得选这么漂亮的扇子送给她,看得出她是爱不释手,孙子的乖巧,让她开怀不已。

  这两个月来,我偶尔会清理一下手机里的相片,时不时会刷到家庭照,我总会停下来端详一会,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妈妈都是那么的慈祥、温和、开心。

  占据我心中的,都是一些美好的回忆。妈妈的身影,会永远留在我心中。

Monday, April 7, 2025

人智学——史泰纳华德福教育著作

  1919年,全球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在斯图加特(Stuttgart)创立了,史泰纳特别为当时的华德福教师们,进行了为期两周非常密集的教育研习课程,揭示华德福教育的理念与图像,深入探讨华德福教育的教学与应用,成为华德福教师持续修习和自我成长的基础。

  在这两周里,早上有两堂课(9点、11点半),下午一堂(3点),每天三堂课分别讲述普遍教学法、教学方法论、教学实践三个部分,后依序集结为GA293、GA294、GA295三本书,以下为这三本书的简介:

一、《人的普遍智识》

德文书名: Allgemeine Menschenkunde als Grundlage der Pädagogik
英文书名: The Study of Man
全集编号: GA293
中译本:
•《人学》,颜维震译,2010年,洪叶文化
•《作为教育学基础的人的普遍智识》,芮虎、李泽武、廖玉仪译,2014年,财团法人人智学教育基金会
•《人学》,潘定凯译,2018年,琉璃光
著作简介:
  本书集结了史泰纳在早上9点第一堂课程的演讲内容,从人智学的观点,探讨人的本性、人的发展、身体与心灵之间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建立了华德福教育的人类学理论基础。

二、《教育艺术方法论》

德文书名: Erziehungskunst: Methodisch-Didaktisches
英文书名: Practical Course for Teachers
全集编号: GA294
中译本:
•《实用教学指引》,林琦珊译,2013年,洪叶文化
•《教育艺术方法论——教学法》,沈柏年译,2022年,财团法人人智学教育基金会
著作简介:
  本书集结了史泰纳在上午11点半第二堂课程的演讲内容,依据第一堂课程的理论基础,运用在教育领域的教学方法学。

三、《教育艺术专题研讨与教案设计》

德文书名: Erziehungskunst: Seminarbesprechungen und Lehrplanvorträge
英文书名: Discussions with Teachers
全集编号: GA295
中译本:
•《与教师的讨论》,王智弘、尤清、陈宝珠、何修瑜、张琴珮译,2022年,财团法人人智学教育基金会
•《教育艺术专题研讨与教案设计讲座》,芮虎译,2024年,三元翻译社
著作简介:
  本书记录了史泰纳在下午3点第三堂课程与教师讨论的内容,针对班级经营和孩子气质的了解,以及语言的练习和课程的讨论。

Thursday, March 27, 2025

家母离世

  2025年3月11日中午12点15分,家母回归天国,享年94岁。

  过了农历新年不久,父母亲相继感染到流行性感冒,尤其是咳嗽比较厉害。看过医生吃药后,父亲渐渐康复,但母亲的咳嗽一直断断续续的,没有痊愈。

  3月1日早上,妹妹打电话给我,说妈妈似乎状态不佳,我赶紧过去。当时妈妈的呼吸急促,喘不过气来,量了她的血氧饱和度,在60%至80%之间波动,属于危险状态。

  我们请教了家庭医生,在他的建议之下,我们赶紧打995叫了救护车。救护人员到来,了解状况,做了检查,立刻就送妈妈往黄廷芳医院急症部去。照了X光,肺部右边有相当大片的白色影子,确诊妈妈中了肺炎。

  妈妈在医院呆了7天,在医生与护士们的细心医治下,身体的主要生命体征,如心率、脉搏、血压、呼吸、血氧等,皆恢复得比较正常了。

  在医院的第7天,妈妈要求回家,在医生诊断后同意让她出院,于是3月7日下午,我们办理了出院手续,领取了许多药物,就带妈妈回家了。

  然而,妈妈的身子毕竟是虚弱的,这段出院回家的路程,对她的体力负荷还是比较重的,到家之后就开始喘气不已,马上躺在床上休息。

  接下来几天,妈妈时而喘气,时而带痰咳嗽,时而稍微平静,血氧与心率起伏不定,晚上睡不好觉。我们跟妈妈说,这种情况可能需要回到医院,那里的设备齐全,还有全职医疗人员,比较能照顾好她。但妈妈很激烈地反对,不肯回医院。

  3月11日上午,妹妹一通电话,让我赶紧过去。妈妈脸色苍白,气喘连连,眼睛半闭,感觉很不妙。我当时向上帝祷告,如果是时辰到了,请祂让妈妈减轻痛苦,引领她上天堂。接着,我轻轻握住妈妈的手,轻声问她,相信主耶稣、接受主耶稣,好不好?她以微弱的声音,用潮州话说了声“好”,妹妹在一旁看到她微微点头。然后,我对妈妈说,相信接受了主耶稣,祂会前来接引她上天堂,她可以放心了。

  我出去大厅打电话叫太太,赶快带着两个儿子一起过来。回到睡房,看着妈妈闭着眼睛,嘴巴微张,听不到她喘气的声音,伸手指去探她鼻息,已经没了呼吸,握着她的手掌,还有些微体温,但感觉似乎在慢慢地变冷了。心里有数,知道妈妈已经被主耶稣接走了,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当时爸爸在厨房,我和妹妹赶紧叫爸爸进来睡房,告诉他妈妈去天国了。爸爸也流下了男儿泪,跟妈妈告别,叫她一路走好。妹妹更是泪如雨下,呼唤着妈妈。

  太太和孩子赶来时,告知妈妈已经离世了,太太马上提醒我们,需要找医生签发死因证书的。妹妹下楼问诊所的医生,医生说他不能做这件事,现在签发死因证书已经数码化了,需要特定的医生才能登录系统签发证书的。

  在一些朋友的推介下,我们联系到郑海船生命礼仪公司(Direct Funeral Services),他们提供专业水平的一条龙殡葬服务配套,和我接洽的负责人Dylan,安排了医生前来确认妈妈的死因是肺炎,并签发了死因证书。

  由于妈妈临终之际信主,我们征得爸爸同意,采用了基督礼仪,停丧处选在组屋底层,为时3天。由于我们完成确定配套细节时,已经是下午3~4点了,因此Dylan建议我们隔天中午才开放灵堂,让亲戚朋友来灵前吊唁。

  妈妈的灵堂在3月12日开放,3月13日晚上有一场追思会,3月14日早上灵车出发前往万礼火化场进行火化仪式,火化后的骨灰则选择了花葬仪式,于3月16日早上前往蔡厝港坟场的清心园(Garden of Peace)中撒骨灰。

  至于追思会和火化仪式,我联系了新造教会的丧亲部门(Bereavement),我和负责人KK商量,决定追思会和火化仪式以中文进行,由Christina牧师主持,用意是想让爸爸接收到福音信息,为他信主做准备。

  3月12日上午10点半,我们一家迎接妈妈的棺木来到灵堂,让我们瞻仰遗容,妈妈的肉身在前一天进行了防腐和化妆的工序,看起来像是安详睡着的模样。

  停丧首两天,陆陆续续都有亲戚朋友来到灵堂,人数之多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与那些和妈妈有接触的亲友交谈,听到的都是对妈妈的慈祥、温和、笑容可掬、轻声细语的赞美,可见妈妈的为人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和回忆。

  3月13日晚上8点,由Christina牧师主持追思会,我在致悼辞时,提到了亲友对妈妈的美好印象和回忆,我两兄妹在父母的抚养之下健康长大,尤其是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无私的付出,我衷心感恩,妈妈称得上是一位传统家庭妇女的典范:贤妻良母,慈爱有加!

  回顾妈妈这一生,虽然说晚年身体欠佳,但以她的年龄来说,已经是相当健康了,可说是蒙福的一生,尤其是最后时刻信主,这一生圆满了!

  3月14日早上9点20分,承载着妈妈棺木的灵车出发,爸爸、我、妹妹和一众亲友随着灵车步行一小段路,然后我坐灵车及其他人坐巴士前往万礼火化场,由Christina牧师主持火化仪式,妹妹也致感谢词,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感谢亲友的拨冗参加之情。

  大约10点20分左右,妈妈的棺木送到火化场,我们在观看室,看着棺木送入焚化炉那一刻,不禁悲从心生,不由自主地滴下眼泪,心中纵有万般不舍,此刻仍将坦然挥别,所幸妈妈已经在主耶稣的亲自接引下回归天国,从此再无病痛、不会衰老、青春常驻、充满活力的永生,以待将来于天堂再相聚!

  3月16日早上11点,除了爸爸因脚痛不方便出门之外,我一家四口和妹妹一起前往蔡厝港清心园。清心园有ABCD四个区域以供花葬,各个区域都以花命名,分别为Acacia、Begonia、Camellia、Daffodil,我们选了Camellia。于是,我们轮流接过装骨灰的筒管,把骨灰撒在铺着卵石的草堆上,然后用浇水壶装水,浇灌着白色骨灰,让它沉淀下去,流到底下的小沟渠中。

  我们之所以选择花葬,是因为妈妈喜欢鲜花,在看到清心园清幽的环境之后,更是觉得妈妈的骨灰撒在这里,实在是适合她。虽然没有牌位供亲人膜拜,但妈妈是活在我们心中的,我们随时可以来这里缅怀她,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想念她。完成花葬之后,我们买了食物回去和爸爸共进午餐。

  妹妹前一天告诉了我,妈妈过世后这几天,爸爸其实接受了妈妈信主的事实,再加上Christina牧师在追思会上的讲道,追思会后牧师与爸爸一对一的交谈,以及我在致悼辞时以潮州话直接邀请爸爸信主,这些种种让爸爸兴起跟随妈妈的念头,愿意相信与接受主耶稣。

  于是,我在共进午餐之后,以我不流利的潮州话,磕磕巴巴地引导爸爸跟着我做了决志祷告(Salvation Prayer),至此我们全家人都信主了,终于了结了我这几年在新造教会的一项祈祷请求(Prayer Request)。

  我把家父信主的消息,告诉了我教会的朋友们,其中一位指出当天是3月16日,另一位则指出我发信息时是下午3点16分,然后我妹妹指出她也是在2019年3月16日信主的!

  要知道,对基督徒来说,3:16是有特别意义的。圣经中耳熟能详的重要章句,就是《约翰福音》第3章第16句:
  16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独一的儿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天啊!这只能是神的精心策划,我是完全无言以对(speechless)了!

  怀着感恩的心情,我对家母离世可说是“悲欣交集”,悲伤与不舍在所难免,然而一想到妈妈已经脱离病痛,获得永生,又影响了爸爸也跟随着信主,倍感欣慰!

  妈妈,您就在天上开开心心地,享受着上帝为您安排充满喜乐的永恒生命,将来我们一家人会再相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