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原文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好仁德的人,厌恶不仁的人。喜好仁德的人,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加在他身上了;厌恶不仁的人,他会实践仁道,不让不仁的事物加在他身上。有没有人能够一天致力于实践仁道吗?我没有见过用力不足的人。那种肯用力而力不足的人,我没有见过。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注释
夫子自言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盖好仁者真知仁之可好,故天下之物无以加之。恶不仁者真知不仁之可恶,故其所以为仁者,必能绝去不仁之事,而不使少有及于其身。此皆成德之事,故难得而见之也。
解释本章第一节“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孔子自称没有见过喜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的人。因为喜好仁德的人真正知道仁德可被喜好之处,所以天下的事物无法得以加在仁德之上。厌恶不仁的人真正知道不仁可被厌恶之处,所以他实践仁道,必定能够杜绝不仁的事物,而不使到这些不仁的事物加在他身上。这些都是成就仁德之事,所以难以见到这种人。
言好仁恶不仁者,虽不可见,然或有人果能一旦奋然用力于仁,则我又未见其力有不足者。盖为仁在己,欲之则是,而志之所至,气必至焉。故仁虽难能,而至之亦易也。
解释本章第二节“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说到喜好仁德厌恶不仁的人,虽然不可见到,然而或许有人果然能够有一天奋起致力于实践仁道,则孔子又没有见过用力不足的人。因为实践仁道在于自己,想要实现它就是了,而志向所到达之处,力气也必定能到达的。所以成就仁德之事虽然难以见到,而致力于实践仁道却也容易。
盖,疑辞。有之,谓有用力而力不足者。盖人之气质不同,故疑亦容或有此昏弱之甚,欲进而不能者,但我偶未之见耳。盖不敢终以为易,而又叹人之莫肯用力于仁也。
解释本章第三节“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这一节的“盖”字,是有一点怀疑之言辞。“有之”,则是指有致力于实践仁道而用力不足的人。因为每个人的气质不同,所以孔子怀疑或许会有一些非常昏庸怯弱、想上进而又不能的人,只是孔子刚好没有见过而已。因此孔子最终不敢以实践仁道为容易,而且也慨叹人不肯致力于实践仁道。
此章言仁之成德,虽难其人,然学者苟能实用其力,则亦无不可至之理。但用力而不至者,今亦未见其人焉,此夫子所以反复而叹惜之也。
本章说实践仁道之成就仁德,虽然难有这种人,然而学习的人如果能够真正用力,则又没有不可以到达的理由。但是用力而不能到达的人,现在也没有见过这种人,这是孔子之所以反复其辞而有所慨叹和惋惜的原因。
总结
这章句中的“仁”有以下的意思:
1. “仁”使到人喜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的人。
2. “仁”使到喜好仁德的人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加在他身上。
3. “仁”使到厌恶不仁的人不让不仁的事物加在他身上。
4. “仁”是推动人致力于实践仁道而不会力道不足的动力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