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23, 2007

咏怀诗一首

  近几个月来亲身体验到传言的厉害,一件事一句话在传话的过程中,可以出现众多不同的版本,甚至于可以和实情相距甚远。有时我实在佩服人的“创造性”,能够在各种线索中串出一个“天衣无缝、自圆其说”的故事,难怪阮玲玉会因为人言可畏而自杀。同时,我也亲身体验到知己好友的信任与支持,再一次肯定我的信念:“人性本善、人性向善”。心中感动之余,作诗一首:

  昭昭明月心,
  浩浩凌云志。
  人言虽可畏,
  天理在人心。

4 comments:

沧海一粟 said...

这也印证了理性思维的局限性。这种“人的创造性”也是人的理性思维活动,它只要在逻辑上没有发生错误就是有效的,“能够在各种线索中串出一个‘天衣无缝、自圆其说’的故事”,虽然它的结论可以是非常错误的,而且还可以有无限多的错误结论。这种错误结论往往是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或者辩驳的,最后只有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才能得到支持。

陈春辉 Tan Choong Hwee said...

  不错,这是理性思维的局限性,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则要建基于性情的感通。只可惜现代人只懂得理性,而不懂得性情。

  昨天(7月24日)《联合早报》言论版刊登了张田勘君的一篇文章《郑筱萸被执行死刑后……》,是作者对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原局长郑筱萸被处死刑的反思,文中提出“如何建立一种科学和有效的反腐机制,避免更多的郑筱萸出现,才是郑筱萸之案最重要的后续意义”。

  这也印证了理性思维的局限性,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管多么严密的机制,人总会发挥他的“创造性”去钻空子的。现代人迷信制度理性,只懂得运用机制来处理问题,却不知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性的堕落,必须通过人文教育、性情教育才能重新唤起人性的光明。

貽德 said...

人如果行得正,则信心生,就可以不畏人言。当人言纷纷,自己拿捏不住,缺乏信心,则卷进漩涡,又生事端,无止无尽。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坦然面对。孔子就说过“谨而信”。若能少说话,言行谨慎,诚实可信,不就少些事端。

陈春辉 Tan Choong Hwee said...

  人要行得正,首先要正心,才能说“昭昭明月心”;还要立定“浩浩凌云志”,才不为世俗人言所扰,而能坦然面对。心正志高,何畏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