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6, 2007

理想与现实

  唐君毅《青年与学问》一书收录一篇文章〈告新亚书院第六届毕业同学书〉,是唐先生在1950年代中期有感于新亚书院(New Asia College)即将与美国雅理协会(Yale-China Association)合作,而向合作前的最后一届毕业生所说的感言。

  雅理协会是由一群耶鲁大学毕业生和教师在1901年成立的一个以传教、行医、办教育为目的的组织,该组织以中国为其办教育的焦点,并促进美国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了解。雅理协会在湖南先后创办了湘雅医学院(湖南医科大学前身)、雅礼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前身)、雅礼中学,其中湘雅医学院更是树立了当时在中国中部与南方提供最先进的西方医学培训的声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主政大陆,许多文化界与教育界的知识分子纷纷逃亡到香港寻求新发展。雅理协会在中国创办的学校与学院都因政治因素而停止运作,于是转向亚洲其他国家进行考察,以寻求新的合作项目。1953年雅理协会决定与新亚书院合作,次年新亚书院得以协款租一新校舍,直到新亚、崇基、联合三所书院合并为香港中文大学之后,雅理协会还是继续与新亚书院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唐君毅向新亚书院第六届毕业生述说感言时,正是确定与雅礼协会合作之际,唐先生的心情是亦喜亦忧的。喜的是得到雅礼协会的资助,新亚书院将有更大的校舍,更大的发展空间,将逐渐为世人所知。忧的是现实的顺境,将“使人精神理想向外下坠的”,反而现实的逆境,才是“鞭策人之精神理想向内上升的”。

  唐君毅说:“人只在内心有一向上的精神理想还不够,人必须在现实世界有一个开步走的立脚点,并逐步实现其理想”。然而,当“我们只注目在理想之在现实上生根时,理想之自身即可暂不向上生发,而现实的泥土,亦即同时可窒息理想之种子的生机”。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根本矛盾与危机”。

  是啊,人生在世,首先要有理想,不然浑浑噩噩过一生而不知此生所为何事,那可说是白活了。然而,若只是停留于空谈理想而不付诸行动,那可说是空想了。再上一层,既有理想,又有行动,则难免要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而起挣扎。此时若因掌握不到分寸而在现实世界中遇到挫折,那就会很容易对理想世界生起疑惑,而在现实世界自暴自弃了。倘若能在现实世界中通过考验而有所成就,还要切记不可生起狂妄自大之心,不然就会很容易忘记当初的理想,走入魔道了。

  这让我想起毛泽东。1920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次年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经过将近30年的努力,历尽艰辛,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当毛泽东在天安门宣布“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那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时刻啊!

  谁知道后来毛泽东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居然在1966年发动了一场文化大革命。在这一场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受到毛泽东的重用,他们乘机发动群众对大批知识分子和干部进行批斗与迫害,全国上下的交通、工业、军队、科技、文化、教育各方面都处在一片混乱中,这对中国的发展造成极大的破坏,其中影响最深远莫过于使到中国文化出现一大断层。

  毛泽东之所以会发动文化大革命,是由于他对党内与国内的政治局势作了不符合实际和过于严重的错误估计,而那些持不同意见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被他看成是敌对分子,他感到问题的紧迫性,所以毅然发动文化大革命,排除异己,巩固政权。我想毛泽东对政治局势的严重误判,与他因被人民当神来崇拜而生的自以为是心态不无关系。

  唐君毅向新亚书院第六届毕业生述说感言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事,由此可见唐先生对理想与现实的洞见是何等深刻。唐先生的人生洞见,提醒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努力实现理想的当儿,还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心,不让自己的心沉沦,有所得时不骄傲,有所失时不丧气,在现实世界中接受磨练,增长自己的能力与智慧。

  唐君毅的感言中有一句话很有意思:“人生所遭遇的命运,其价值要由自己去赋予”。不管我们的人生所面临的是顺境或逆境,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要坚定理想,在主观精神的层次上超越现实,在客观环境的层次上接受现实,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持学习,以清明透彻的头脑独立思考,成就一自我主宰的人格价值。

  谨以唐君毅此言与同道共勉之。

2 comments:

浮萍 said...

曾听说:现实是理想的坟墓。我还未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只是接受了一些现实的残酷,并更珍惜这一颗仍怀有理想的心。

人,要自我主宰,才能在现实中尝试落实自己的理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共勉之。

陈春辉 Tan Choong Hwee said...

  与其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稍嫌悲凉无奈,不如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则重视过程多于结果,更有积极稳定的力量推动我们在现实的道路上一步一脚印地去落实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