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翻开《我报》,惊闻兰迪•波许教授(Prof. Randy Pausch)于上星期五(2008年7月25日)去世,心中慨叹不已。
兰迪教授是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电脑科学学院(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教授,但使他闻名全球的不是他在电脑科学、人机互动(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等学科的卓越成就,而是他在2007年9月18日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后一课》系列讲座(Last Lecture Series)所做的演讲:《全力实现儿时梦想》(Really Achieving Your Childhood Dreams)。
《最后一课》系列讲座的目的,在于邀请教授假设自己只剩下机会做最后一场演讲,他将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藉这《最后一课》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智慧传授给世界。对此,兰迪教授根本无须做什么假设,因为在演讲之前几个月,他已经被诊断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只剩下三到六个月的生命了。
虽然当兰迪教授去演讲的时候,卡内基•梅隆大学已经把这个系列讲座改名为《人生旅程》(Journeys),但世人还是称兰迪教授的演讲为《最后一课》(The Last Lecture)。
这场充满幽默、启发性及智慧的演讲让现场400个人笑声不断,也让不少人流泪。演讲全程的影片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已经有超过470万人次观赏,在全球各地引发热烈讨论。
出席演讲的观众当中,有一位《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专栏作家杰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两天后他在专栏里写了一篇文章(A Beloved Professor Delivers The Lecture of a Lifetime)介绍这场演讲;一星期后他意犹未尽,再次动笔写了另一篇文章(The Professor's Manifesto: What It Meant to Readers)描写全世界对这场演讲的热烈回响。
演讲之后,兰迪教授想出书以延续自己在讲台上所展开的工作。但基于时间宝贵,又希望把时间尽量放在孩子身上,因此请杰弗利帮忙写书。《最后一课》(The Last Lecture)这本书,就在兰迪教授一面骑脚车运动,一面通过手提电话接受杰弗利采访,然后由杰弗利整理兰迪教授口述的内容而完成了。
《最后一课》这本书我读到一半,而《最后一课》影片长达76分钟,我一直想观看,却抽不出这么长的空档。今天早上得知兰迪教授的死讯,不胜唏嘘,就决定不再拖延,一口气把影片看完了。
在书中读到这么一句话:“我们改变不了上天发给我们的牌,只能决定怎么打这手牌。”(“We cannot change the cards we are dealt, just how we play the hand.”)从影片中,我看到兰迪教授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真正做到他所说的这句话。他接受了罹患癌症的厄运,还能以诚恳、幽默的态度去分享他的人生经验。
兰迪教授说,这场演讲和这本书,是留给他三个年幼孩子的教材。其实,何止是他的孩子,对于天下所有的学生、教师、父母以及拥有梦想的人而言,这也是一份很有启发性的宝藏。
兰迪教授,他活出了人性的尊严,是一个可敬的人物典范!
对兰迪教授和《最后一课》有兴趣的网友,可参阅以下网上资料:
兰迪教授网站:http://www.randypausch.com/
《最后一课》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ji5_MqicxSo
《最后一课》演讲稿:http://download.srv.cs.cmu.edu/~pausch/Randy/pauschlastlecturetranscript.pdf
《最后一课》演讲稿中文翻译:http://download.srv.cs.cmu.edu/~pausch/Randy/Randy/pauschLastLectureChineseTranslation_11_30_07.pdf
《最后一课》观后感——李开复《引领你的一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3d5601000c0s.html
《最后一课》英文版正式网站:http://www.thelastlecture.com/
《最后一课》英文版学习指南:http://www.thelastlecture.com/pdf/LastLecture_EdGuide.pdf
《最后一课》中文版正式网站:http://www.booklife.com.tw/last-lecture1.asp
《最后一课》中文版推荐序——李开复《是什么力量能让所有人感动落泪?》:http://www.booklife.com.tw/last-lecture/puch4.asp
2008年8月2日更新:今早翻读旧报纸,发现《联合早报》在2008年7月27日已经报道了兰迪教授的死讯,新闻标题为《美国教授“最后一课”感动千万人》,我把这新闻转载于《人文资源》上。另外,这篇博文原名《最后的演讲》,是《最后一课》中文版的译名,但我较喜欢早报的译名,所以把标题改为《最后一课》。
2008年9月3日更新:昨天《联合早报•阅读世纪》有一篇介绍《最后一课》中文版的文章,标题为《充满勇气与梦想的演讲》,我也把这篇文章转载于《人文资源》上。
Life 有终身与生命二义,而 Study 有学习与学问二义;将 Life 与 Study 之二义合一,Life Study 就有“终身学习生命学问”之义了。因此 Life Study Blog 的内容是关于“终身学习”与“生命学问”两方面;“终身学习”指出学习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历程,而“生命学问”则标明学习的内容是有关生命的学问。时间上“终身学习”没有设定期限,而空间上“生命学问”涵盖各种课题。如此定位保留了弹性,让我能够随意遨游于“古今中外”的时空中。
Monday, July 28, 2008
Thursday, July 24, 2008
Monday, July 7, 2008
功夫熊猫
昨天是青年节(新加坡的青年节是七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由于隔天孩子不必上学,于是决定全家人一起去看电影《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
平时我们是很少上电影院看电影的,很多部电影我是在飞机上看,或是在家里看DVD。这次一家四口去看电影,算是较少有的外出活动。
《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故事题材的动画片,主角是一只肥胖、懒惰、贪吃、整天梦想当功夫高手的面馆小伙计熊猫小波(Po),歪打误撞地被和平谷的乌龟仙师(Oogway)点名为龙武士,接受谷中高手师傅(Shifu)的训练,肩负起拯救和平谷的使命,瓦解大魔头残豹(Tai Lung)的报复行动。
残豹原本是师傅从小抚养的孤儿,师傅发现残豹是学武的奇才,于是悉心训练他成武林高手。怎知残豹野心勃勃,妄想得到和平谷中的“龙卷”秘笈成为龙武士,乌龟仙师看出他心术不正,把他制服后送去大牢囚禁了二十年。
二十年后,残豹逃出大牢,誓言血洗和平谷。这二十年来,师傅训练了五大高手虎(Tigress)、猴(Monkey)、鹤(Crane)、蛇(Viper)、螳螂(Mantis),他们联手出谷迎战残豹,却技不如人,被残豹制服送回和平谷。残豹来到和平谷,乌龟仙师已经仙逝,师傅也败在残豹手下,最后结局当然是小波打败残豹。
整部电影的情节相当紧凑,对话诙谐有趣,动画技术非常先进,人物栩栩如生,动作干净利落,老少皆宜,不失为一部佳作。
网上可以找到不少关于《功夫熊猫》的资料,可供参考:
电影正式网站:http://www.kungfupanda.com/
IMDb电影资料:http://www.imdb.com/title/tt0441773/
《腾讯娱乐》电影资料:http://ent.qq.com/zt/2008/panda/
Apple电影预告片:http://www.apple.com/trailers/dreamworks/kungfupanda/
YouTube电影预告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GEgk9XsFCR0
我特别欣赏乌龟仙师的一句话:“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 that’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history和mystery押韵,present是多义词,既是现在,也是礼物,妙!仔细玩味,这句话的内涵也挺有意思:“昨天是历史,明天是奥秘,今天是礼物”。
平时我们是很少上电影院看电影的,很多部电影我是在飞机上看,或是在家里看DVD。这次一家四口去看电影,算是较少有的外出活动。
《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故事题材的动画片,主角是一只肥胖、懒惰、贪吃、整天梦想当功夫高手的面馆小伙计熊猫小波(Po),歪打误撞地被和平谷的乌龟仙师(Oogway)点名为龙武士,接受谷中高手师傅(Shifu)的训练,肩负起拯救和平谷的使命,瓦解大魔头残豹(Tai Lung)的报复行动。
残豹原本是师傅从小抚养的孤儿,师傅发现残豹是学武的奇才,于是悉心训练他成武林高手。怎知残豹野心勃勃,妄想得到和平谷中的“龙卷”秘笈成为龙武士,乌龟仙师看出他心术不正,把他制服后送去大牢囚禁了二十年。
二十年后,残豹逃出大牢,誓言血洗和平谷。这二十年来,师傅训练了五大高手虎(Tigress)、猴(Monkey)、鹤(Crane)、蛇(Viper)、螳螂(Mantis),他们联手出谷迎战残豹,却技不如人,被残豹制服送回和平谷。残豹来到和平谷,乌龟仙师已经仙逝,师傅也败在残豹手下,最后结局当然是小波打败残豹。
整部电影的情节相当紧凑,对话诙谐有趣,动画技术非常先进,人物栩栩如生,动作干净利落,老少皆宜,不失为一部佳作。
网上可以找到不少关于《功夫熊猫》的资料,可供参考:
电影正式网站:http://www.kungfupanda.com/
IMDb电影资料:http://www.imdb.com/title/tt0441773/
《腾讯娱乐》电影资料:http://ent.qq.com/zt/2008/panda/
Apple电影预告片:http://www.apple.com/trailers/dreamworks/kungfupanda/
YouTube电影预告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GEgk9XsFCR0
我特别欣赏乌龟仙师的一句话:“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 that’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history和mystery押韵,present是多义词,既是现在,也是礼物,妙!仔细玩味,这句话的内涵也挺有意思:“昨天是历史,明天是奥秘,今天是礼物”。
Wednesday, July 2, 2008
物价高涨
日前收到雅顺传给我这则简讯:
抗油价暴涨妙方
早早睡,晚晚起,又省电,又省米。
懒出门,少穿衣,家家不用洗衣机。
少坐车,多走路,走的一步算一步。
不吃荤,改吃素,三餐野菜配豆腐。
不看病,找算命,求神拜佛来搞定。
一包盐,两块钱,一家八口舔一舔。
喝多多,吃少少,肚子能涨就算饱。
风扇开小小,门窗开大大,一天到晚都是夏。
头发剪平平,省钱绝顶又聪明。
走路不要拖,拖了鞋底剥。
说话别罗唆,罗唆饮水多。
老板天天不冲凉,伙计月底才有粮。
省油、省电、省水费思量呀费思量!真凄凉!!
简讯结尾还特别交代:“哈!挺无聊的…看看无妨啦!别太认真噢!”不知道是怕我真的照着做呢,还是预知我会很认真地小题大作呢?(一笑)
这首打油诗的趣味在于它提出各种夸大其词的省钱方法,却也反映了当前国人所面对的民生问题,尤其是低收入家庭捉襟见肘的处境,因此坊间对任何物价上涨的消息总免不了发出怨言,也有人要求政府出手援助。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我们平凡人每天所面对的生活需求,只有在三餐温饱之后才会想到“琴棋书画诗酒花”。平心而论,有多少人真的能像颜渊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我很感恩自己是幸福的,至少我不愁吃、不愁穿、有家庭、有工作,还有闲情写写博客。但我是可以理解贫苦家庭面对物价高涨所承受的压力,给予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援助,政府是责无旁贷的。
然而,什么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呢?
早些时候米价开始上涨时,引起了一股市民争相抢购囤积米粮之风。我还记得当时有记者访问那些加入抢购行列的市民,有些市民表示担心买不到泰国香米。当记者问市民为什么不改为买普通白米,还可以省一点钱,他却说非得吃泰国香米不可。
从这里可以看到每个人的最基本生活需求是不同的,是相应于他的生活水准的。原则上政府应该只对那些生活拮据的公民伸出援手,具体操作上要恰当地划出不同家庭收入群体所应得的援助。
但是,我们不应该期待甚至要求政府的接济,更重要的是回到自己身上,检视自己的需求,调整自己的心态,量入为出,才有可能做到处于困境“也不改其乐”。
抗油价暴涨妙方
早早睡,晚晚起,又省电,又省米。
懒出门,少穿衣,家家不用洗衣机。
少坐车,多走路,走的一步算一步。
不吃荤,改吃素,三餐野菜配豆腐。
不看病,找算命,求神拜佛来搞定。
一包盐,两块钱,一家八口舔一舔。
喝多多,吃少少,肚子能涨就算饱。
风扇开小小,门窗开大大,一天到晚都是夏。
头发剪平平,省钱绝顶又聪明。
走路不要拖,拖了鞋底剥。
说话别罗唆,罗唆饮水多。
老板天天不冲凉,伙计月底才有粮。
省油、省电、省水费思量呀费思量!真凄凉!!
简讯结尾还特别交代:“哈!挺无聊的…看看无妨啦!别太认真噢!”不知道是怕我真的照着做呢,还是预知我会很认真地小题大作呢?(一笑)
这首打油诗的趣味在于它提出各种夸大其词的省钱方法,却也反映了当前国人所面对的民生问题,尤其是低收入家庭捉襟见肘的处境,因此坊间对任何物价上涨的消息总免不了发出怨言,也有人要求政府出手援助。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我们平凡人每天所面对的生活需求,只有在三餐温饱之后才会想到“琴棋书画诗酒花”。平心而论,有多少人真的能像颜渊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我很感恩自己是幸福的,至少我不愁吃、不愁穿、有家庭、有工作,还有闲情写写博客。但我是可以理解贫苦家庭面对物价高涨所承受的压力,给予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援助,政府是责无旁贷的。
然而,什么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呢?
早些时候米价开始上涨时,引起了一股市民争相抢购囤积米粮之风。我还记得当时有记者访问那些加入抢购行列的市民,有些市民表示担心买不到泰国香米。当记者问市民为什么不改为买普通白米,还可以省一点钱,他却说非得吃泰国香米不可。
从这里可以看到每个人的最基本生活需求是不同的,是相应于他的生活水准的。原则上政府应该只对那些生活拮据的公民伸出援手,具体操作上要恰当地划出不同家庭收入群体所应得的援助。
但是,我们不应该期待甚至要求政府的接济,更重要的是回到自己身上,检视自己的需求,调整自己的心态,量入为出,才有可能做到处于困境“也不改其乐”。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