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8日,我出席了一场由南洋孔教会举办的《儒学在当代的生命力》国际研讨会,地点在富丽华城市中心酒店,研讨会主题简介如下:
儒学作为中华文化两千年来的思想主流,不仅奠定了华人社会的价值根基,也对东亚及东南亚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国际背景下,儒家作为一种思想文化资源,对当代社会的建构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对新世界秩序的重建又可以提供怎样的价值思考?
南洋孔教会邀请了中港台新共五位教授,他们针对这个主题,各自主讲了以下议题:
- 曾昭旭教授:儒学对未来世界与人类前途的可能贡献
- 梁元生教授:六经注我:儒家经典与现代教育
- 颜炳罡教授:孔子归来——中国大陆近期儒学的强势复兴之省察
- 王昌伟教授:什么儒家?谁的儒家?:以新加坡南洋孔教会为例
- 刘震教授: 从“生生之谓易”看易学生命力
在这里记下五个演讲中我的点滴笔记:
曾昭旭教授:儒学对未来世界与人类前途的可能贡献
- 曾昭旭教授,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荣誉教授、南洋孔教会学术顾问。
- 华裔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对中西文明的分类:西方文明为破裂型,中国文明为连续型。(补充说明:张光直的生平事迹可参阅《四海为家的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其中西文明类型说可参阅《连续与破裂——一个文明起源新说的草稿》)
- 孔子为中国文明定性:乾阳/动力性,坤阴/包容性。(补充说明:乾——自强不息,坤——厚德载物)
- 夏商周三朝文化演变:夏尚忠/重视肉身/是为地,商尚鬼/重视精神/是为天,周尚文/重视人文/是为人。(补充说明:关于夏商周之尚,搜索到钱穆《国史大纲》中之“汉人传说:夏尚忠,商尚鬼,周尚文。”字句,这汉人之说应该是指东汉史学家班固为白虎观会议经学辩论结果所撰写的著作《白虎通义》。)
- 中国文明特色:把所有人当人看,人人皆可为尧舜/圣人——人道的文化。
- 一说儒道二元:儒/向前看/积极进取,道/往后看/消极退隐。
- 然而,曾教授认为是儒道一体:天下有道则显,天下无道则隐;孔子早年周游列国为显,晚年整理六经为隐,此隐非消极之道隐,而是积极之儒隐。
- 中西文化的分别:中国——辩证思维,西方——分析思维。
-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道的文化。
- 中国文化,说文化民族,非血缘民族——王道的文化。
- 辩证思维之例:孔子——义利之辨,孟子——人禽之辨、王霸之辨、华夷之辨。
- 儒家文明特色总结:
- 富于弹性,善于调适;无论如何要活下去,活下来要活得优美;此乃曾教授致力于爱情学之动力因。
- 包容性,融合性。
- 爱和平,重多元。
梁元生教授:六经注我:儒家经典与现代教育
- 梁元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所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 梁教授和新加坡有一段因缘,1980年代新加坡大力推行儒家伦理教育,教育部成立了“儒家伦理课程编写组”,由刘惠霞博士带领。
- 在1982~1988年期间,梁教授参与了课程的讨论与编写,也在东亚哲学研究所担任翻译与接待的工作。
- 回到香港后,梁教授不断在儒家经典与现代教育的结合下功夫,提出”六经注我“:
- 《诗经》:情感和韵律的世界
- 《尚书》:历史之言
- 《礼记》:现实社会的礼仪与规范
- 《乐经》:艺术
- 《易经》:哲学与宗教的超越和冥想
- 《春秋》:家国关怀和政治参与
- 从六经反思现代教育的六个面向:
- 情感与美学
- 家庭、人群与社会伦理
- 历史和文化遗产
- 哲学和宗教
- 政治关怀与家国意识
- 音乐和艺术
- 教育的终极理想——做人:
- 活出人的”完美“和”圆融“
- 克服弱点和短处,尽力达到”至善“
- 孔子针对个别学生问仁,给出相应的提点
- 六经与六艺——现代教育面对的挑战:
- 数码文化与科技创新:艺的教育
- 城市文化孕育的高墙和流水
- 经为纲本,艺可变通
- 把传统经典融入现代课程
颜炳罡教授:孔子归来——中国大陆近期儒学的强势复兴之省察
- 颜炳罡教授,中国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乡村儒学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南洋孔教会学术顾问。
- 颜教授回顾近四十年中国大陆儒学的复兴,可分成三个阶段来说:
- 1979~1994年第一阶段:
拨乱反正,由反孔批儒走向客观、理性、多角度研究孔子与儒学。
1979年10月,中国哲学史讨论会在太原召开,张岱年发表《孔子哲学解析》。
1978年,庞朴发表《孔子思想再评价》。
1980年,李泽厚发表《孔子再评价》。三篇文章揭开孔子、儒学研究新篇章。
1984年,中国孔子基金会在曲阜成立。
1985年,匡亚明著作《孔子评传》由齐鲁书社出版。
1986年,《孔子研究》创刊号发行。
1987年,易学热兴起,《周易研究》创刊。 - 1994~2012年第二阶段:
无孔不入,孔子、儒学全方位、多层次、各领域全面归来。
1994年,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李光耀当选为名誉理事长。
2006年,央视推出百家讲坛,对民间国学热推波助澜。
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总纲领,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承前启后,由经济建设中心到文化大繁荣。 - 2012~2024年第三阶段:
归去来兮,从研究孔子到礼敬孔子,从分析儒学到复兴儒学。
孔子成为民族精神符号,儒学成为民族教养的象征。
2012年,新一届领导人执政,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多次肯定,孔子与儒学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出台有利于孔子、儒学的生存、研究、发展、推广、普及的政策。
民间团体、社团、基金会、书院等实体机构大量涌现,发挥了不少作用。
以乡村儒学、企业儒学、社区儒学为标志的民间儒学、草根儒学,也出现了。
- 反思与未来发展:
- 儒学在中国大陆总趋势看好,整个世界格局对儒学复兴利好。
- 应上下联动,各阶层齐动员,进一步推动儒学复兴。
- 知识精英应关心民众的精神诉求,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成人的示范效应。
- 儒学应关心人类命运与世界的前途,将优秀的世界文化引进来,让孔子、儒学走向世界。
王昌伟教授:什么儒家?谁的儒家?:以新加坡南洋孔教会为例
- 王昌伟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新加坡儒学会会长、南洋孔教会学术顾问。
- 谁才是真正的/正确的儒家:
- 孟子 vs 荀子
- 汉儒 vs 宋明儒 vs 清儒
- 程朱 vs 陆王
- 孔子/儒家是否为宗教:
- 1895年,康有为向清朝政府建议广设孔庙。
- 1897年,正式提出模仿基督教宗教组织的构想。
- 1912年,陈焕章于孔子诞辰正式成立全国孔教总会,并撰写《孔教论》上下两篇,上篇《论孔教为一宗教》,下篇《论中国今日当倡明孔教》。
- 南洋孔教会的历史:
- 1914年,实得力孔教会成立,会所置于中华总商会内。
- 以“实得力”(Straits 音译)命名,指海峡殖民地区域,包括槟城、马六甲、新加坡等地。
- 其章程里列出宗旨为:宣传及振兴孔夫子之教育、道德、文化;赞成万国和洽太平;扶助格致各种学问及善举。
- 章程里也列出具体的庶务,分礼教、教育、政治三部分,每一部分都说明细节。
- 章程里定下于孔夫子八月廿七日诞辰进行纪念及演说,并宣布孔教主义。
- 实得力孔教会的难题:政治认同、民族与文化身份、宗教意识。
- 日据时期停止活动,直到1949年恢复活动,并改名为南洋孔教会。
- 章程宗旨改为:宣扬孔子遗教、促进中国固有道德及学术。
- 2000年,提出改名为“南洋孔学会”,旨在卸下宗教色彩,增加学术生命,但结果改不成。
- 2007~2023年,郭文龙会长领导南洋孔教会,筹建孔庙、孔圣殿、孔圣堂或孔子大学堂,建设一个儒学重镇、文明对话中心、旅游热点、新移民精神家园和凝聚海外华人的场所,计划于2011年世界华商大会举行动土仪式。
- 结论:
- 孔教的性质。
- 与“中国”的关系。
- 与在地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 多中心、多元表述的中华文化观。
刘震教授: 从“生生之谓易”看易学生命力
- 刘震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
- 从“死生”到“生生”:
- “死生有命”的解读,“死生”指轮回,“命”指命中注定。
- “死生”与“生死”的差别,“生死”的“死”是无法决定的。
- 从“死生”到“生生”,“生生”即易学。
- “生生”的符号表达:
- 以八卦象征生命的环境、规则与核心。
- 八卦体系的核心是多元一体。
- 八卦与六十四卦是用“象”描绘“生”的世界。
- “生生”中的生命哲学:
- “天地之大德曰生”。
-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 “生生”二字,前面的“生”表示大化流行中的生命本体,后面的“生”则指生命本体的本能、功用与趋向。《周易》的生命哲学是在宇宙、社会与自我之间实现平衡。
- “生生”中的阴阳哲学:
-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 “生生之谓易”中的“生”,具有阴阳两重内涵:
- 阴生,即自然界万物的客观规律(厚德载物);
- 阳生,即人类改造大自然的主观能动(自强不息)。
- 阴阳相互作用,永无穷竭,推动了万物的生生不息。
- “生生”中的变化哲学:
- 《周易》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变化。
- “生生之谓易”的“易”本身就有变化的含义。
- 强调了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是永恒的、普遍的。
- 变化与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
- “生生”中的道德哲学:
- “生生之谓易”蕴含着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
- 《周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互利;人与自我的诚实。
- 道德追求体现在个人修养上就是进德修业;体现在社会治理上“举而措天下之民”。
- 从“生生”看生命:
- 生命,在《周易》的视域下,是客观规则与主观意识的结合,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枷锁下舞蹈。
- 帛书《易传》中孔子所谓“仁义求吉”与“德性求福”指出了何为应然的生命德性之路。
- 社会上的利益,通过社会的协商而成。
- 共义互利,基于诚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