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9, 2022

人智学——中文翻译的斟酌(四)

五、灵性的三层结构(灵自我、生命灵、灵性人)

  史泰纳把人的身心灵三元本质中的“灵性”这一元,进一步分成三层结构:

  • 德文 Geistselbst,英文翻译 Spirit Self,中文翻译:灵自我
  • 德文 Lebensgeist,英文翻译 Life Spirit,中文翻译:生命灵
  • 德文 Geistesmensch,英文翻译 Spirit Man,中文翻译:灵性人、灵人

  灵性的三层结构的中文翻译,没有什么异议。其中第三层选用“灵性人”,也只是基于字数与其他两层一致而已。

  总结:我采用 “灵自我、生命灵、灵性人” 作为灵性的三层结构的中文翻译。

Monday, March 28, 2022

人智学——中文翻译的斟酌(三)

四、心魂的三层结构(感受心、理智心、意识心)

  史泰纳把人的身心灵三元本质中的“心魂”这一元,进一步分成三层结构:

  • 德文 Empfindungsseele,英文翻译 Sentient Soul,中文翻译:感受心、感觉心
  • 德文 Verstandesseele,英文翻译 Intellectual Soul,中文翻译:理智心、理知心
  • 德文 Bewussteseisseele,英文翻译 Consciousness Soul,中文翻译:意识心、意志心

  对于心魂的第一层来说,我个人认为“感觉”比较接近感官层次,不如“感受”是属于心理层次,更适用于心魂这一层。因此,我选用“感受心”作为“心魂”第一层的中文翻译。

  我个人认为“理知”指理性的认知、知识,不如“理智”是属于理性的智慧,更能表达心魂这一层的意思。因此,我采用“理智心”作为“心魂”第二层的中文翻译。

  最后,在“意识”与“意志”之间,我个人认为,“意志”一般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自身的行动去达到目的,因此有“意志力”一词,取其动力义;而“意识”代表人的内在对外在世界的一种自觉,有所谓的“自我意识”一词,是属于心魂这一层。因此,我选择采用“意识心”作为“心魂”第三层的中文翻译。

  总结:我采用 “感受心、理智心、意识心” 作为心魂的三层结构的中文翻译。

Wednesday, March 23, 2022

人智学——中文翻译的斟酌(二)

三、身体的三层结构(物质身、生命身、感知身)

  史泰纳把人的身心灵三元本质中的“身体”这一元,进一步分成三层结构:

  • 德文 Physischer Leib,英文翻译 Physical Body,中文翻译:物质身、物质体
  • 德文 Ätherleib 或 Lebensleib,英文翻译 Etheric Body 或 Life Body,中文翻译:以太身、以太体 或 生命身、生命体
  • 德文 Astrálleib,英文翻译 Astral Body,中文翻译:星芒身、星芒体、星辰身、星辰体

  首先,我们发现到,中文翻译都是采用“某某身”或“某某体”的格式。我个人偏好“某某身”格式,因为它和我们常用的身心灵字眼,保持了一致性。因此,我选择采用“物质身”作为“身”的第一层结构。

  史泰纳对“身”的第二层结构,使用了两个名词:以太身、生命身。

  史泰纳在《奥秘科学大纲》一书的1925年序言中提到,他会借用一些辞汇来描述和表达一些无以名之的灵性实相,而且他的用法往往与原意不同。(此义可参阅博文《我读《奥秘科学大纲》(二)》)

  “以太身”正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以太”最早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属于哲学概念的范畴。后来,19世纪的物理学家借用这概念运用于物理学领域,他们假想宇宙到处都存在着一种称之为以太的物质,乃是光波、电磁波的传播媒介。(可参阅百度百科词条《以太(科学理论)》)

  史泰纳借用了“以太”这个概念,来描述人的身体存在着一种传播生命力的媒介,因此把这个“生命身”也称之为“以太身”。

  我个人认为,一般人对“以太”这个概念未必有所认识,就算是具有物理学常识或知识的人,也必须了解史泰纳是如何借用这名词来描述,才能真正了解“以太身”的意思。因此,我会选择“生命身”作为“身”的第二层结构的中文翻译。

  最后是“身”的第三层结构,有两个较普遍的中文翻译:星芒身、星辰身,都跟德文 Astrál 翻译成星体有关的。

  在史泰纳的人智学中,星体对人是有影响的。他在《奥秘科学大纲》一书中,讲到了宇宙演化与人类演化(第四章、第六章),两者是有关联的。

  《奥秘科学大纲》第二章《人类的组成性质》第10条,讲到以太身是处于睡眠状态中,必须在星芒身的意识之光照耀下,才能清醒过来。“星芒身”的翻译,就是取其为星体发出意识光芒之义。

  而第四章《宇宙演化与人类》第12条,描述了在过去的宇宙演化过程中,地球已经经历了古土星、古太阳、古月亮、地球等四个演化形式(要留意这些名词不是指现代太阳系的成员,这是史泰纳借用辞汇来表达不同意思的又一例子)。“星辰身”,就是人类经过相应的星辰演化过程而形成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想象,一般人第一次接触这些名词时,会是多么的莫名其妙啊!连我这种对人智学稍有认识的人,都无法轻易从以太身、星芒身、星辰身等名词提取出其意义来。

  我个人认为,这词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是需要通过意译来更好的表达其义。

  身的第三层结构,牵涉到感觉、知觉、情感、情绪、认知等内在体验。综合来说,我个人认为,“感知”是较能包含这些内在体验的词语。因此,我选用了“感知身”作为“身”的第三层结构的中文翻译。

  总结:我采用 “物质身、生命身、感知身” 作为身体的三层结构的中文翻译。

Sunday, March 20, 2022

我读《日常生活里的人智学》(一)

  台湾财团法人人智学教育基金会出版了一本史泰纳演讲集《日常生活里的人智学》,此书没有德文版,是译者李静宜从SteinerBooks出版的“Anthroposophy in Everyday Life”英文版翻译成中文而来的。

  这本书收录了史泰纳在1909年~1929年间的四场演讲,分别为:

  1. 思考的务实炼养 Practical Training in Thought
  2. 克服紧张 Overcoming Nervousness
  3. 面对业力 Facing Karma
  4. 四大气质 The Four Temperaments

  虽然没有德文版,但史泰纳档案网站上,有这四场演讲的个别英文文稿:

  1. https://wn.rsarchive.org/Lectures/19090118p01.html
  2. https://wn.rsarchive.org/Lectures/19120111p01.html
  3. https://wn.rsarchive.org/Lectures/19120208p01.html
  4. https://wn.rsarchive.org/Lectures/19090304p01.html

  同时,我也找到一个史泰纳有声书网站,上面有“Anthroposophy in Everyday Life”英文版的有声书(http://www.rudolfsteineraudio.com/anthroeverydaylife/anthroeverydaylife.html),收集了这四场演讲的MP3文档:

  1. http://www.rudolfsteineraudio.com/anthroeverydaylife/1anthroeverdaylife1practrainthought.mp3
  2. http://www.rudolfsteineraudio.com/anthroeverydaylife/2anthroeverdaylife2nervousness.mp3
  3. http://www.rudolfsteineraudio.com/anthroeverydaylife/3anthroeverdaylife3facingkarma.mp3
  4. http://www.rudolfsteineraudio.com/anthroeverydaylife/4anthroeverdaylife4fourtemperament.mp3

  这本书的一个特点,就是提供了一些可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锻炼方式,来增强我们的能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从而开启我们以一个灵性视野去体验灵性世界的实相。人智学和灵性世界,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无法捉摸的虚幻世界,而是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思考、去体验、去深化、去内化,从而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安定我们的心魂状态,改善我们的生命品质,成长我们的灵性主体。

人智学——中文翻译的斟酌(一)

一、鲁道夫•史泰纳

  人智学的创始人Rudolf Steiner,他的名字一般都是翻译为鲁道夫,但他的姓氏却有许多中文翻译,我所知道的就有史泰纳、施泰纳、史代纳、史丹勒、斯坦纳。

  我个人认为人名的中文翻译,应该是以音译为本。因此在这众多的姓氏翻译中,我偏爱史泰纳,因为这是最接近Steiner的发音之故。

  总结:我采用 “史泰纳” 作为他名字的中文翻译。


二、身心灵三元本质(身体、心魂、灵性)

  人智学提到人的三元本质,德文原文为Leib、Seele、Geist,英文翻译为Body、Soul、Spirit,而中文则合称为身心灵三元。

  其中“身”在单独使用时,一般都会称之为“身体”,相信这是每个人都会毫无异议的。

  然而“心”和“灵”二元,不同译者会把“心”翻译为“心魂”、“灵魂”、“心灵”,以及把“灵”翻译为“灵性”、“精神”。

  我个人认为单单从字面上来说,“灵魂”可能被误以为指“灵”,而“心灵”可能会引起它到底属“心”还是属“灵”的疑惑。因此,我选择采用“心魂”来指称“心”这一元。

  至于“灵性”或“精神”都可以指“灵”,两者都不太会引起误解。然而,“灵性”延续了“身体”之为“身”、“心魂”之为“心”的格式,因此,我偏向于选择“灵性”之为“灵”这一元的中文翻译了。

  总结:我采用 “身体、心魂、灵性” 作为身心灵三元本质的中文翻译。

Tuesday, March 1, 2022

我读《奥秘科学大纲》(二)

  阅读《奥秘科学大纲》,我首先从四篇序言着手,以了解史泰纳对编写这本书的一些说明,和他对读者如何阅读的一些建议。虽然本书序言是以从新至旧的顺序发表,我是顺着时间顺序阅读序言的,先从1909年初版序读起,接着读第四版、第十五版序言,最后是第二十版序言,以此时序去了解史泰纳编写与修订本书的脉络。每篇序言,我都会列出该篇序言的条目编号,针对条目做相关的笔记。今后的阅读笔记,我将会延续采取这种表达方式。


一、1909年初版序言

  • 第1条:

    史泰纳预见本书的出版,会招来当时科学主义者的批评,他们会认为书中所述,根本不符合科学研究的成果,因此惊讶于作者对于最基本的科学概念完全无知,甚至是看了几页后就把书丢到一旁,评之为荒谬的思想、奇怪的偏见。

    对于这些批评,史泰纳是有能力进入这些批评者的心魂,理解他们的思考模式,知道他们如此判断的理由的。因此他自我要求,不会在书中纳入只与个人相关及主观的内容,而是必须包含任何人都可以理解的客观内容。

    史泰纳进一步说明,他若要写下任何关于灵性科学领域的主张,就要先充分了解当代科学在相关事物的知识,也就是说灵性科学必须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才能于科学现象背后探讨灵性世界。

  • 第2条:

    史泰纳转向哲学家的批评,他们会认为作者对当时的认识论一无所知,完全没听闻康德这号人物的存在,对他作品的评价是:缺乏批判性、天真而且不专业!

    史泰纳的回应是,他从16岁就开始研读康德,并且知道自己所做的,已经超越康德认为知识可能的极限,这显示了史泰纳深厚的哲学素养。

  • 第3条:

    另外一些人,可能会批评本书和史泰纳之前所写的几本书,似乎自相矛盾。他们未能明白到,史泰纳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各种思潮已经是能够兼容并收了。如果读者能以正确的方式努力去读,就会理解本书与之前的作品毫无矛盾。

  • 第4~5条:

    还会有些人认为本书中的描述,是出于疯狂的想象。史泰纳的回应是,读者必须以极高的理性思考程度来检验本书的内容,这又回到客观理性的心态了。

  • 第6条:

    这一条是史泰纳对认同者说话,指出本书最精要的内容在第一章“奥秘科学的性质”当中。但更重要的是,他提醒读者不要盲目接受在书中所展现的任何内容,必须运用无偏见的理性及健全的真理感这些天赋礼物,以自己心魂的洞见及生命经历去检验,并只接受在逻辑上合理的内容,这样才能在灵性领域中区分真理与迷信。

  • 第7条:

    最后史泰纳说,他在本书中守住一条界限,就是只谈适合在当代被传达的超感官内容。


二、1913年第4版序言

  • 第1~3条:

    史泰纳再次重申,当时代的大部分人会认为,灵性世界的内容,永远不能被人类的知识所掌握,人类的认知界限,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史泰纳提出两件事作为回应:

    1、关于生命目标及意义的最重要问题,是必须接触超感官世界才能得到解答的。

    2、我们可以采取认真严谨的态度,进行精确严密的思考来获得解答。

  • 第4~9条:

    史泰纳企图以类比的方法带来理解,借用感官现象来比喻超感官认知,然后使用精确思考进行灵性活动。这种灵性活动在书中被描述为冥想、专注或默观,是一种纯然内在的心魂作用,它能增强感知能力,让自己从身体器官的限制中解放出来。生命的意义,是需要确实进入超感官研究的成果中,才能得到解答。

  • 第10条:

    史泰纳为了准备新版,重写了整本书,为了使它更完整及清晰,他在许多重要的地方进一步阐释,还有在许多段落用更顺畅的方式去表达超感官研究的成果。

  • 第11条:

    史泰纳企图清楚地描述,内在心魂如何从感官所及世界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并将自身转化为能够去体验超感官世界。接着,他试图把心魂的独特性及个人特质从心魂自身中除去,让任何人都能以正确的方式,从主观经验开始去发展相似的内在体验,这样的客观经验才有其普遍有效性。

  • 第12条:

    史泰纳希望能带领读者,针对当时的演化阶段而言,找到适合当前心魂的方式去看穿灵性世界。

  • 第13条:

    有些人会指出,本书用以展示世界观的辞汇,用法荒谬不实,借此打击史泰纳的信用。他们轻视独立追求真理的努力,以至于无法看到这些努力真正的价值。


三、1920年第7~15版序言

  • 第1条:

    史泰纳说明,他几乎把整个第一章“奥秘科学的性质”完全重写,以减少先前版本所导致的误解。史泰纳如此重视第一章的内容,再一次显示这一章的重要性。


四、1925年第16~20版序言

  • 第1~4条:

    史泰纳原本计划把本书内容纳入《神智学》最后一章,但当时由于内容不够成熟而作罢,最终以自己成长的步伐完成本书。史泰纳的态度是,本书的内容,必须以比自然科学更精巧的思考方式来呈现何谓灵性。

  • 第5~7条:

    史泰纳表示,一般日常意识状态的思考只适合表达感官的感知,而灵性感知的内容只能通过图像传达(观像)。这些图像灵感可以诉说,也可以是由灵性存有者直觉地感知而产生。灵性世界,必须通过图像灵感,转化为思考形式,才能流入我们的思考当中。

  • 第8~12条:

    史泰纳解释,不正确的自然观,会造成我们陷入知识极限,这知识极限会妨碍我们的灵性认知。灵性感知的一切,必须通过细微的心魂体验,不是自我暗示,而是真切体验。

  • 第13~14条:

    史泰纳说明,理解灵性世界,是像科学一般的思考过程。展现灵性感知的人,必须能将之化为思考形式,而又不失其图像特质。

  • 第15条:

    史泰纳写此书时设立了两个必要条件:

    1、将灵视所见的内容,化为适当的思想形式。

    2、让这思想可以被任何没有自我设限,又愿意思考的人所理解。

  • 第16~18条:

    史泰纳再次提到出版本书的风险,当时那些专业的科学家,是无法拥有必要的公正性的,他们肯定会对书中的灵性内容做出错误的批判。但史泰纳确信,就算在人类意识最远离灵性世界的时代,人类仍然会有热烈渴望与灵性世界沟通的内心追求和意识的。就连毫无灵质生活的人们,在遇到生命的困难时,他们也会渴望来自灵性世界的回应。

  • 第19条:

    正是《神智学》和《奥秘科学大纲》这类灵性书籍的出版和被广泛地阅读,印证了人类对灵性世界的渴望,也揭示了出版灵性书籍的意义。

  • 第20条:

    史泰纳提醒读者,发挥良好的思考能力,才能接触灵性内容。仅仅阅读灵性书籍,就已经是开始了灵性的修炼。在阅读时以平静而集中的方式运用思考,就能增加心魂和灵性的力量,让我们接近灵性世界。

  • 第21~22条:

    史泰纳提到,本书的书名会立刻引起误解。大家会无知地认为,要成为“科学”,就不可能是“奥秘”的。史泰纳接着带出了“奥秘科学”的意思,它是指当一个人的心魂,由外在自然世界转向内在灵性状态时,才会“奥秘”地发生的科学,这和“自然科学”是相反的。

  • 第23~24条:

    有些人误以为史泰纳的灵性感知,只是将源自于远古时期关于灵性世界的概念老调重弹,而并非是出于自身的感知,这是肤浅的误解。

  • 第25~29条:

    史泰纳宣称,他对灵性事物的知识,完全是出于本身的感知,是他严格地测试,以确保感知的每一个步骤,都在完全及审慎的意识下进行。在健全的内在体验中,得到以图像形式重制而成的客观灵性内容,从一个客观的图像,进展到另一个图像,构成一个无以名之的实相,之后才引用一些辞汇来描述和表达这实相。

    史泰纳会去读关于灵性事物的既有文献,以寻找辞汇来表达这些无以名之的实相。而且,他是自由地去使用所找到的辞汇,以致于其用法很少与原来文献中的用法一致。

  • 第30~31条:

    史泰纳提到,人们将注意力放在表述的方式,而没有进入内容,这是很肤浅的思想。

  • 第32~33条:

    史泰纳明确地指出,本书包括了整个人智学的大纲。书中所表现的观像,首次以完整的图像出现在他的心魂当中。虽然他仍然在持续地发展自己感知人类、人类历史发展及宇宙的能力,但本书初版中所提供的大纲,至今仍然无可动摇。

    由此可知,史泰纳的灵性感知,在本书中已经是确立无疑了。这本书称之为灵性科学、人智学的集大成之作,是当之无愧的。


五、序言总结

  读完这四篇序言,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要点:

  • 史泰纳花了不少文字,指出当时科学主义至上的氛围,许多人都认定人类的认知界限,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一切关于灵性世界的论述,都是出于幻想,没有科学根据的。

  • 但史泰纳偏偏却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把科学精神所崇尚的客观理性、精确严密的思考方式,应用在灵性感知上,跨越了摆在科学与灵性之间的鸿沟,冲破了认知界限,直达灵性世界,并创建了一门引领时代的灵性科学。

  • 史泰纳非常重视本书的第一章,在两篇序言中分别提到,“奥秘科学的性质”这一章是最精要的内容,他花精力重写及改善其内容,相信我们可以把它当成灵性科学奠基之一章。

  • 史泰纳的灵性感知,是通过心魂的细微体验,以图像形式展现,再转化为思考形式,借此理解与传达灵性世界的内容。

  • 史泰纳坚信,生命的目标与意义,就在灵性世界中。我们应当努力学习灵性科学、人智学,以追求灵性主体的成长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