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21, 2022

七年生命周期回顾(三)

  接下来是第三个七年生命周期:

三、14~21岁(1975~1982年)

  • 1976年:我升上了中三,到了需要选修文科、理科、工科的时候。当时以职业出路为考量,选修了工科,因为觉得有一门技艺,就算无法升上大学,还是能找到一份工作的。而且我还选了电工,原因是能在冷气房工作,不像金工、木工那么辛苦,真是典型的好逸恶劳心态。
  • 中学后期,我开始阅读一些关于趣味数学和数学家传记之类的书籍,对数学家的钦佩,致使我兴起了相当一名出色数学家的理想。这种爱好进一步扩展到阅读物理学、天文学等科学普及作品,欣赏宇宙之大至浩瀚无垠,惊叹量子之小至不可测量,然而人却能对此广阔的知识有所掌握,不禁赞叹人自身的无限思维。
  • 1977年:华义中学毕业,剑桥O水准考试成绩不错,除了英文拿A2和英文口试及格之外,其他6个科目都拿到A1。如果没有搞错,我好像是当年华义中学的状元哦!(趁机炫耀一下,一笑)
  • 当年剑桥O水准考试成绩名单会在报章上刊登,本来还想找出自己的成绩是否登在报章上,结果搜到海峡时报在1977年2月13日刊登了一篇报道,教育部宣布将停止在报章上刊登剑桥考试成绩了。
  • 1978年:考虑到父亲多几年就到退休年龄,心想早日完成学业出来工作,让父亲卸下家庭担子,所以选择报读新加坡理工学院(Singapore Polytechnic),攻读电机电子工程系。
  • 工院的教学、讲义、课本等都纯粹是以英文为媒介,对我这个华校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当年是随身带着英汉双解字典,讲义密密麻麻地标注着中文翻译,好不容易熬过了痛苦的第一年,总算渐渐踏上轨道,能够掌握工程语言,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 凭借着坚实的数理根底和刻苦学习,我在工院取得了相当卓越的成绩,依然得到中华总商会的奖学金资助。
  • 1980年:举家搬去金文泰四巷的三房式组屋,这是父亲以公积金与现金存款买下来的,受益于当初60年代新加坡政府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的成果。(新加坡的建屋历史,可参阅《夏磊:新加坡如何实现居者有其屋》)
  • 1981年:工院毕业,获得电子与通讯工程技术员文凭,随即征召入伍,在新加坡海军开始两年半的国民服役。入伍前特地找朋友教我游泳,那是我第一次在游泳池中体会到入水时身体承受水压的感觉,不由自主地升起了一股压迫感,还有害怕可能会溺水的恐惧感。
  • 我还记得服兵役时的月薪是90元,除了少许生活费用和给父母的家用之外,居然还能存到钱,真正做到自给自足。
  • 随着学业告一段落,我有更多的闲暇时刻阅读课外读物了,除了已经接触的象棋、数学、科普作品,我也阅读一些消闲作品,如小说、历史等类书籍,此时纯粹是为兴趣读书,并且具有疏解压力的功能,不亦乐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