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7, 2007

霍韬晦《为己之学的真谛》(2005年12月30日旧作)

(按:东亚人文研究所2004-2005学年准研究生读书报告,写于2005年12月30日,阅读的文章是霍韬晦教授《为己之学的真谛》一文,该文原刊于《法灯》第228期,后收集于《天地唯情》一书)

文章大纲

  文章首先借孔子之言「古之学者为己」(《论语·宪问》)带出儒学是「为己之学」这个课题,然后进一步诠释何谓「为己」,何谓「学」,最后点出生命成长必定回归自己,所以「为己之学」的真谛实乃锻炼自己,跨越难关,得到成长。

  儒学是「为己之学」,这「为己」就是成长自己的意思。具体地说,成长自己有正反两方面的工夫,一是从反面克制自己的本能欲望,二是从正面长养自己为仁的力量,进一步体会到「为仁由己」。

  成长的基地有两个意义:一是根据义,即人有其上进的本源;二是方向义,即人唯一能作的就是成长自己,此中关键在于「学」。各家之「学」的途径虽不同,但最终必须回归人格的成长,在生命中接受锻炼,才能体会道理。

  要成长自己,必先了解自己,但后者非通过知识或经验,而是经历考验、绝境后才能彰显,然后才能有所突破。所以「为己」,其实是锻炼自己面对难关,唯有跨越难关,才能得到成长。

何谓「为己」?

  「为己」很容易被误解成只为满足自己的私利,其实不然;孔子真正的意思是人应该为成长自己的人格、修养而努力学习,然后「学而优则士」,对国家社会有所承担,这就不是一己之私,而是一种深情大愿。从实践上说,「为己」可在正反两方面下工夫:克制欲望及长养性情。

克制欲望

  这就是孔子教导颜渊的「克己复礼」(《论语·颜渊》),即克制自己的本能欲望,恢复人应守的规矩。人虽然和动物一样受到本能欲望的牵制,但人可贵之处在于其内心有一向上的力量推动自己跨越本能欲望的牵制,这是动物所不能做到的。

长养性情

  要面对和克服克制欲望时的拉扯,我们要有一颗坚定的心,这就要通过努力学习长养自己的性情。所谓「修己以敬」(《论语·宪问》),就是以认真、诚敬的态度去修养自己;「君子上达」(《论语·宪问》),则是以圣贤、理想秩序作为自己成长的榜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是勉励自己应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求学;「为仁由己」,则点出成长自己的主权在我,我要成长,谁能阻挡?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成长之根据义

  人与动物不同,在于人有其上进的本源,这是难以通过西方心理学来理解的。佛洛依德和容格都是西方心理学家:佛洛依德通过对精神病患者的研究,发现人内心深埋一些被遗忘的久远记忆,这些记忆形成了个人的无意识,佛洛依德进一步总结人被「生存」和「性欲」的本能所牵制;容格则阐述集体无意识,构想出一些原型来概括人的共性。这种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理论已陷入了本能欲望的层次,是无法理解生命的本源层次的。真正能进入生命本源的途径是所谓的「逆觉体会」,就是人能够通过克制本能欲望(即逆觉)而体会到人是可以超越本能欲望,进一步肯定人有其上进的本源。

成长之方向义

  根据人有其上进的本源,则人自然要以成长自己的人格为努力的方向,这就要靠「学」了。「学」包括「知」与「行」两方面:通过读书、上课,我们知道做人的道理;但这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进一步有所行动,从实践中得到启发、体会,才能真正明白道理。此即「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通过「知」「行」的互动,人才能走出一条有厚度、有深度的生命成长之路。

生命成长总要回归自己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难关,这些难关都是在锻炼我们,让我们在难关中学习过关。我们面对的难关,必定是针对我们生命中的弱点而成其难关,所以我们欢迎难关、欢迎锻炼,因为一旦过关,我们的生命又再成长多一步。这样的成长,不是空空洞洞、毫无内容的,而是回归自己本身具体的材质而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