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4, 2007

事上磨练 心中体会

  上个星期我把过去十年所写的旧作发表在本博客上,因为我正在重新阅读这些文章,借以回顾自己从1997年去香港上“喜耀生命”初阶课程以来的心路历程。往事历历在目,过去十年的感受和体会纷纷涌上了心头。我之所以成为今日之我,这十年的人生路有其深层的意义和影响,其深刻之处还要通过对比之前的人生路来理解。

  我从小就喜欢阅读,从我课外阅读的种类可以看到我的兴趣转向和成长过程。上星期和一群朋友共进晚餐叙旧,就提起小学时期看过黄玉郎的漫画《小流氓》(后来改名为《龙虎门》),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对漫画中的主角那种行侠仗义、锄强扶弱的行径十分崇拜,甚至花时间把漫画封面的人物摹仿描绘出来。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有趣,也反省到自己小时候就已经有一股正义感,对不合理的事非常反感。

  中学时期我十分欣赏一些数学证明的巧妙,甚至对数学产生美感,曾经想过要当数学家,开始阅读一些关于趣味数学和数学家传记之类的书。这种爱好进一步扩展到阅读物理学、天文学等科学普及作品,欣赏宇宙之大至浩瀚无垠,惊叹量子之小至不可测量,然而人却能对此广阔的知识有所掌握,不禁赞叹人自身的无限思维。

  中学四年级选择升学时,考虑到父亲多几年就到退休年龄,想早日完成学业出来工作,让父亲卸下家庭担子,所以选择去新加坡理工学院攻读电子工程。由于我是华校生,而理工学院的讲课和所采用的课本、讲义都是用英文,所以第一年上课非常辛苦,字典寸步不离手,讲义上注满华文翻译和拼音符号,好不容易挨了一年,总算渐渐上了轨道,能够掌握工程语言。

  新加坡理工学院毕业后,我入伍服兵役。当时政府宣布延迟退休年龄,父亲得以多工作几年,要我继续上大学,我又申请到奖学金,于是进入南洋理工学院(后来升级为南洋理工大学)攻读电脑工程学士学位。大专学府读书和服兵役期间,我所阅读的课外书,不外是一些消闲作品,纯粹为兴趣读书,并且具有疏解压力的功能,不亦乐乎。

  南洋理工学院毕业后,加入特许电子工业当电脑工程师,两年后领取公司的奖学金,去美国史丹福大学攻读电脑科学硕士学位,回来后继续为公司服务。1992年加入创新科技当软件经理,就一直留在创新科技,到现在已经十五年了。这段工作时期,我所阅读的书籍,一方面是因工作需要而阅读的电脑及管理书籍,另一方面是由于学会玩股票而阅读的投资书籍以及痴想成功而阅读的激励书籍。

  一直到1997年我去香港上“喜耀生命”初阶课程,我的生命之流出现了一个转捩点。可以这么概括性的说,1997年以前,我走的是西方理性之路;1997年,我踏上中国性情之路。

  这十年的性情之路,还可分前五年和后五年。前五年是学习性情文化之路,经过“喜耀生命”初阶、进阶、高阶、进升班、少师训练班、少师精进班、少师团等七个班级的学习与锻炼,参与“喜耀生命”少师的实习,我确立了“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性情都是向善”的信念。

  后五年则是实践性情教育之路。我在2002年正式晋升为“喜耀生命”导师,陆续当“喜耀生命”七个班级的导师,接触许多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学历、不同行业、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学员,一再印证了“人性向善”的普遍性。另一方面,我参与了喜耀文化的开展工作,比如筹备“文化之夜”晚会、筹备“星喜五年”纪念特刊的出版、筹备“喜耀文化学会”的成立庆典和周年庆典、承担学会秘书的职责、推动“东亚人文研究所”准研究生专题研习小组的读书与讨论等等,在事上经历许多磨练。

  后五年的日子是忙碌和充实的,尤其是最近这一年,更是在家庭、工作、学会事务三方面都面临严峻考验,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可说是沉重的。幸好我能够在个人学习这方面坚持不懈,自己的文化修养渐渐基础稳固,思维能力渐渐层次分明,处理问题更成熟、更深入、更迅速、更自信,我的生命在考验与锻炼中得到成长,我的信念不再动摇。这段经历,可以用一对联概括:

  家事、公事、喜耀事,事上磨练;
  天心、人心、自在心,心中体会。

  孔子的人生路是层层升进,所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我的人生路虽不能与孔子相提并论,我的体会肯定不如孔子深刻,但还是有其层层升进之处。

  凑巧的是,1997年我上“喜耀生命”初阶时35岁,2002年晋升为“喜耀生命”导师时40岁,现在(2007年)我45岁,我的前半生可以大致上概括为“三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而立,四十五而不惑”。接下来我想“五十而知天命”,那就是去认知与感通上帝和耶稣的旨意。

  我原本对基督教非常反感。中学时期把科学家当成英雄人物,因此我很痛恨中古时期基督教会迫害维护真理的科学家。大专学府读书时期常常有基督教徒传道,我对他们强调“世人皆有罪”虽无法反驳,却很抗拒。工作时期出席基督教徒的婚礼,他们的宣誓与致辞都不离感激上帝和耶稣的恩典,祈祷上帝和耶稣在婚姻生活中给予指引,我当时难以想象两个人的婚姻有“第三者”介入,在观礼过程中有时会起鸡皮疙瘩。

  后来我认识信基督教的妻子,跟着她去教会听牧师讲道,但只听进耳朵,尚未能听进心中。曾经听一个牧师讲道时批评中国文化,他竟然说《老子》第一章的“道可道,非常道”不知所谓,简直是胡说八道。我听了对他十分反感,觉得他非常肤浅,不明白老子的智慧倒也罢,居然胡乱批评。我看到一种宗教信仰的封闭,影响我完全投入基督教的精神世界。

  我对基督教的态度有所转变,是有一内因和一外缘。内因是我在中国性情之路上打开了我的心灵,开发了我的性情。当我观看梅尔·吉布森执导的电影《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时,从画面上看到耶稣受审到上十字架的过程中所承受的那种难以想象的折磨,心中异常感动,我体会到上帝和耶稣对世人的爱是那么的深啊!

  外缘则是去年我和妻子经朋友介绍去“新造教会”(New Creation Church),开始每星期日去听该教会的高级牧师讲道。牧师对《圣经·旧约》希伯来原文和《圣经·新约》希腊原文有研究,也熟悉犹太人的历史和民俗风气,所以他能够引用原文的意思和经文所描述事件的历史背景来解读圣经,非常契合“如语言之实”和“如历史之实”的做学问之道,使我折服于牧师的深度。牧师讲道生动活泼,幽默有趣,言语生活化,不讳言自己内心挣扎的经验,让我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道貌岸然的讲道者。

  由于这内因和外缘,我真正的接受耶稣为我生命中的主。这心念一转,我的生命中开始出现一些奇妙的经历,在此略举一二共享:

  每星期日去教会,其中有一项圣餐仪式,那是耶稣在最后晚餐时,以饼代表耶稣的身体,要门徒以吃饼来纪念祂,还有以酒代表耶稣的血液,要门徒以喝酒立下新约(《圣经·新约·路加福音》第22章)。在我真正接受耶稣后,有一次去教会,我心里想享用圣餐,但我有疑问,不知道自己尚未洗礼是不是能享用圣餐,为安全计,还是把饼和酒传到下一位手上。坐在我旁边是妻子的朋友,他忽然转头跟我说,还没洗礼也可以享用圣餐。我当时呆住,上帝是通过他的口解答我的疑问。最近一次聚会,我提起这件事,这位朋友根本不记得有这回事了。

  去年年底学校假期,本来打算全家去日本北海道度假村滑雪,但妻子在定住宿时一直无法拿到我们要的几个时段,最后无法成行。今年三月学校假期,我们总算完成心愿,去到北海道度假村,虽然是冬末,却还是有很好的新雪让我们滑。我们和度假村的工作人员交谈时,才知道这个冬天的雪下得迟,去年十二月根本没有足够的雪,能够启用的滑雪场地不多,而且整个度假村爆满,来滑雪的人很多,僧多粥少,供不应求,根本无法尽兴滑雪。我和太太都很感激上帝的恩典,让我们有一个美好的滑雪度假经验。

  今年年初第一个布道会,牧师预言今年是双福年(year of double blessing)。一月底,我忽然收到克明小学的电话,说他们小学二年级现在有空位,问我要不要让大儿子靖邦转校。克明小学本来是我们的首选,去年靖邦报读一年级时进不了,我们只好留下名字在后备名单中,但是一整年都没有消息,以为没有机会了。想不到今年突然收到好消息,能够如愿以偿,而且小儿子靖恒明年报读一年级,就可以跟着进克明小学,果然应验了双福年的预言。

  今年七月的一个星期五,靖恒的学校要他星期一带两个空的纸巾纸盒去学校,是手工课要用的材料。我和太太都心想要上哪儿找?试想想我们一般在纸巾用完后,就会很快把纸盒拿去丢掉了,有谁还会留下空纸盒呢?隔天我们上岳母家吃午餐,就这么巧她家里刚好有两个空纸盒。

  上星期五我们全家人去滨海湾观看国庆烟花表演,那一天早上和下午都有下雨,我们出门前还特地上网查看天气预报,说那一带将会有雷雨,再看看天空,的确是天色昏暗,很可能会下雨。但我们还是决定出门,相信上帝会照顾我们,果然当晚没有下雨,让我们在露天座位上观赏整个节目。

  理性的人,会把上述经历解释为巧合,因为这些经历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然而,这些和更多其他的经历,却是我的亲身体验,让我感受到冥冥中自有主宰。我现在深信我与喜耀结缘,也是一种冥冥中的安排,指引我探索耶稣圣灵之路。

  可以这么说,当初我因理性拒绝耶稣,之后我因性情接受耶稣,如今我将以性情与理性为装备,探索耶稣的圣灵之路。圣灵之路的迈进,我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以信仰为基石,以性情为本源;
  以体会来感通,以理性来思考。

  四句话分别涵盖宇宙论、本体论、东方方法论、西方方法论四个范畴,以此作为我接下来探索耶稣圣灵之路的指引。

2 comments:

浮萍 said...

我对神的概念:祂是天地、祂是宇宙的主宰、祂是道。而这些是在接触了中国圆融的文化后才有的认知与信念。

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和而不同,我们真的很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与融合。

陈春辉 Tan Choong Hwee said...

  中国夏商周三代的祭祀文化,就包含一种敬天的精神,这种精神使中国人保持一种谦逊的民族性,能以开放和虚心接受外来文化,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种既谦逊又宽大的胸怀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我们的确需要这种和谐精神来促进融合、消减对立。